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6.19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頂古屋(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硬厚、淳樸,又帶家園溫馨之感的畫境,是畫家用筆的心境。斑剝的筆調,正顯古屋的尊貴高雅。大筆大筆的紅橙色系,深重褐黃,一片片地建築起高齡屋宇的牆,而那牆牆角角像是個木做工、水泥工般地完成畫筆心境中的古情對象。然而,不知怎麼地,古屋正中的入口,來個數筆的青藍色調?像是對應的大藍天空,還是本土鄉土色彩的補遺發現?
波紋蛇目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紋蛇目蝶 Ypthima esakii Shirozu, 1960 Ypthima esakii Shirôzu, 1960 江波紋蛇目蝶,又名江波眼蝶、江瞿眼蝶、埔里波紋蛇目蝶。 本種跟台灣波紋蛇目蝶(Y. multistriata Butler)與台灣小波紋蛇目蝶(Y. akraga Fruhstorfer)最為相像。這三種波紋蛇目蝶在後翅背面都只有三枚眼斑,而江波紋蛇目蝶與台灣小波紋蛇目蝶的第一枚眼斑小於或等於第二枚眼斑,台灣波紋蛇目蝶則以第一枚眼斑最大;此外,台灣小波紋蛇目蝶眼紋內側的波紋狀白帶非常明顯,可以此與江波紋蛇目蝶區別。卵為淺綠色,呈球形,上有類似柑橘皮的淺刻...
綠小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rysozephyrus esakii (Sonan, 1940) 江綠小灰蝶 Chrysozephyrus esakii (Sonan, 1940) 江綠小灰蝶又稱碧翠灰蝶、江綠灰蝶、鐵椆金灰蝶或江金灰蝶。本種為中小型蝶類,成蟲展翅寬約30-40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後翅近橢圓形具有尾突。雄蝶翅背面綠色金屬光澤,翅緣具黑色紋,後翅黑紋較前翅寬。翅腹面黑褐色,前後翅皆具有白色紋,後翅尾突附近有兩個橙色斑,其中一個外圍有黑色眼紋。雌雄異型。雌蝶翅背面褐色無金屬光澤,前翅有兩個橙黃色斑紋。翅腹面暗褐色,花紋和雄蝶相似。 本種幼蟲之寄主植物為殼斗科的青剛櫟(校欑、鐵椆)、錐果櫟、狹葉...
烏小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tyrium esakii (Shirôzu, 1941) 江烏小灰蝶 Satyrium esakii (Shirôzu, 1941) 江烏小灰蝶又稱為江洒灰蝶。成蟲展翅寬約25─27mm。成蟲前翅近似三角形,後翅近似扇形、肛角處有兩個尾突。雄蝶翅背面褐色無斑紋,前翅前緣有米色性斑。翅腹面褐色,前翅中央外側具一白色長條紋,後翅之白色斑紋近似”箭頭”的形狀,後翅外緣近尾突處有黑色斑紋、外側有橙色波浪紋。雌蝶翅形較雄蝶寬圓,翅的斑紋與雄蝶相似,但無性斑。 本種為臺灣特有種,一年一世代,冬天以卵越冬,夏季可見成蟲活動。本種主要分布於臺灣中部的中海拔山區,數量稀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坡。
竹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嘉義縣竹(附錄-地名-舊地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高處往低處移動。例:騎車仔堵著下時節,愛細義。(騎車遇到下坡時,要小心。)
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舞蹈流派之一。西川喜代美,本姓西,為正派西川流第一代家元西川喜洲的門下弟子。在昭和五年(1930)組成若葉會,舉行第一次公演,推廣新舞蹈運動。西川喜洲死後,歸還西川姓氏,並取得第二代西川喜洲的諒解,在昭和十三年以西綠之名獨立門戶,一時門下弟子皆冠「若葉」之名號。昭和二十三年(1948)在弟子們的期待下,正式成立西流派,成為第一代家元。昭和三十三年去世後,其兄西正與其夫內海通吉,採理事制度繼續經營。在昭和三十五年編成《西流民謠舞蹈創作集》書中收錄西綠女士所創作的民謠舞曲:《真室川音頭》、《花笠踊》、《山中時雨》、《會津磐梯山》、《茶摘節》、《三階節》、《黑田節》、《白頭山節》、《...
《西流民謠舞蹈創作集》。
低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寄居蟹額角鈍但明顯,眼柄粗短。兩大螯略等大,右螯掌節至腕節表面密佈小的顆粒,腕節背緣有小刺列;左螯掌部表面散佈短剛毛,腕節背部往中間處有一列排列緊密的銳刺。步足指節細長,背緣些許鋸齒,並有刺狀剛毛,中間有淺溝,腹緣有一列10-38根的小刺;前節背面有一列小的鋸齒和短刺狀剛毛,腕節背緣有小棘刺。尾柄中間有很深的凹陷,呈V字或U字型,凹陷處邊緣鋸齒。最大體型紀錄為盾板長4.4 mm。盾板前半部為淡紅色,後半部為紅棕色。眼柄淡紅棕色,眼柄基部紅色。大螯粉紅色或藍黃色,腕節淡黃褐色,長節為粉紅白,兩節表面皆有棕色色塊。步足指節淡黃或粉紅,前節及腕節粉紅白並有黃褐色縱紋,長節粉紅白並有棕色色塊。
錐齒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ntapodus nagasakiensis (Tanaka, 1915)
體型屬長紡錘形,體長為體高之3.5~4.4倍。下頜前端之2枚犬齒呈水平突出。體背淺藍色,腹面銀白色,體側中央有一黃帶自吻端直行至尾鰭。體長達20公分。
南日本至台灣南端。
棲息沿岸珊瑚礁區,以浮游動物及小魚為食。
可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金線魚科(Family Nemipteridae),Threadfin Bream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