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暗渡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八月,漢王用韓信4>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5>。邯迎擊漢陳倉6>,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 〔注解〕 (1) 漢王: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邦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
三寸不爛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3>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5>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定從:簽定縱約。從,通「縱」。 (3) 相:音ㄒ|ㄤˋ。本指視察、仔細看,這裡為「看相」的「相」,「不敢復相士」...
錦囊妙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玄德,並無異心。」孫乾拜謝,回荊州見玄德,言吳侯專候主公去結親。玄德1>懷疑不敢往。孔明2>曰:「吾已定下三條計策,非子龍3>不可行也。」遂喚趙雲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吳4>,當領此三個錦囊5>。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即將三個錦囊,與雲貼肉收藏。孔明先使人往東吳納了聘,一切完備。 〔注解〕 (1) 玄德: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伐東吳兵敗,損...
瞭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站在高處向遠方眺望。常有監視、偵察的意思。《三國演義》第四○回:「孔明分撥已定,乃與玄德登高瞭望,只候捷音。」《福惠全書.卷一七.刑名部.賊盜上》:「有已逃、有未逃,瞭望把風。」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列傳》載,漢朝建威將軍耿弇(ㄧㄢˇ),曾立下多次輝煌的戰功,光武帝劉秀對他十分信任。因為據守琅邪郡的張步不接受招降,於是他奉命領兵攻打,最後在臨淄大敗張步。幾天後,皇上來到臨淄勞軍,並且對他說:「以前在南陽時,你提出取得天下的計策,我以為不可能成功;現在天下大勢已定,可見只要立下志向努力去做,事情終必會成功。」後來「有志竟成」這個成語就從這裡的「有志者事竟成也」演變而出,用於表示立定志向去做,終必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穩當、妥貼。《西遊記》第三回:「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都穿戴停當。」《儒林外史》第五回:「當下商議已定,一切辦的停妥。」
洩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應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三國演義》第六回:「商議已定,密諭軍土勿得洩漏。」《西遊記》第一四回:「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在心,再莫洩漏一人知道。」也作「泄漏」、「洩露」。
心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意思、意念。如:「我辭職的心意已定,絕不更改。」《七俠五義》第三五回:「他便思前想後,總要把顏生害了才合心意。」
掃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消原有的興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小弟見識已定,兄長不必掃興。」《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據我說,鎮日同一個三十多歲的老嫂子看花飲酒,也覺得掃興。」也作「敗興」。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論》以會通一切的念頭。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餘裡。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淩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 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 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