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4.81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顧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仍是答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戎得以入侵。驪姬與褒姒都是極為妖媚美麗的女子,但卻又是極為不祥,招來「傾城傾國」的禍害。而越王句越,忍辱負重,生聚教訓,發動大軍,圍困夫差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果然傾覆,句踐終於復興越國。後來「傾國傾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豔,可以帶來禍害。其實此一語義,早在《詩經》中就已經見到。《詩經.大雅.瞻卬》有「哲婦傾城」這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慨嘆的語氣。通「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聊齋志異.卷九.佟客》:「咍!返矣!一頂綠頭巾,或不能壓人死耳!」
馮唐易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馮唐身歷三朝,老尚為郎,至武帝時,舉為賢良,已九十餘歲,老不能為官。亦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唐.王勃〈滕王閣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今不如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不如過去。多表示對世事的慨嘆。如:「自從港口淤塞不通,這城市的盛況已經今不如昔。」
感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慨嘆息。如:「與老友敘舊,談及這些年來的人事變化,令他感喟不已。」
論定棺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蓋棺論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在政治上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此詩是杜甫勸勉友人應該出來為世人作事。杜甫舉枯桐可以製樂器,淺水可以藏蛟龍為例,說明人不應處於深山窮谷之中自我埋沒。杜甫認為,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友人年力未衰,豈可隱遁山林?應該再出來為世人做事。後來「蓋棺論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
撼樹蚍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朗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昭然若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達生》論述通達生命的真義,提出摒除各種外欲,讓心神寧寂,進而養神的方法。其中記述有個名叫孫休的人,有一次去拜訪他的老師扁慶子,才走進門就慨嘆不已地詢問:「我安居鄉里,不曾被人說過道德修養差;面臨危難時,也不曾被批評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卻從未有過好收成,為國出力也沒有遇上聖明的國君,卻被鄉里所摒棄,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
師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章名。唐韓愈所作。因慨嘆當時師道不存,故提倡學人必須從師,並以此文贈學子李蟠。
杜荀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杜荀鶴(八四六~九0七),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埭)人。由於出身貧寒,因此自謂為「天地最窮人」。早年雖有詩名,但是因為無人援引而屢試不中,於是常常慨嘆:「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直到大順二年(八九一)才中進士,然而此時杜荀鶴已四十六歲。後為宣州田頵的幕客,唐亡之後,得朱溫賞識,任命為翰林學士,但才任職五日就過世。 文學觀點杜荀鶴很有政治抱負,他說:「共有人間事,須懷濟物情」(《與友對酒飲》),「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身謀」(《秋宿山館》)。其文學主張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