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以死刑。《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乞將劉銖押赴市曹處,梟首于市。」《西遊記》第一一回:「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
崔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的話本。作者不可考。收錄於《京本通俗小說》中,《醒世恆言》題作「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內容敘述陳二姐和崔寧被屈殺的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敵首割下左耳以記功。後泛指殺敵人。如:「馘甚眾」。《唐語林.卷五.補遺》:「駙馬乘勝突刃,所向無前,馘擒生,殆逾五十。」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一六齣:「定須教馘擒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新。唐.杜甫〈三絕句〉三首之一:「楸新馨香倚釣磯,新花蕊未應飛。」宋.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之六:「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也作「嶄新」。
搴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馘,首級。搴旗馘指拔取敵軍的旗幟,獲敵人的首級。比喻驍勇善戰。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誓眾詞〉:「今日之伐,須如雷霆之震,虎豹之擊,搴旗馘,掃孽除凶。」
鋼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這一提起兒,又把他那鋼截鐵的心腸,賽雪欺霜的面孔給提回來,更打了緊板了。」也作「釘截鐵」。
木為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削樹木作為兵器。比喻武裝起義。《文選.賈誼.過秦論》:「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
盡殺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殺盡。《西遊記》第五三回:「我本待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官場現形記》第一四回:「貴府退賊之功,兄弟亦早有所聞;但兄弟總恐怕不能盡殺絕,將來一發而不可收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視處決的官吏。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下官監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著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來人閒走。」
兩國相爭,不來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雙方交惡,不應為難或迫害中間的聯絡人。《三國演義》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來使。』瑜曰:『使以示威。』」也作「兩國相爭,不阻來使」、「兩國相爭,不罪來使」、「兩國戰爭,不來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