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3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壁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it pair)。壁孔在生長過程中口徑不變的稱為無緣孔(simple pits),口徑變小者稱為有緣孔(bordered pits)。根據上述兩種特性,孔對會有四種形態:重緣孔對(bordered pit pair,兩壁孔都有緣孔)、無緣孔對(simple pit pair,兩壁孔皆無緣孔)、半緣孔對(half-bordered pit pair,一側有緣一側無緣的孔對)...
千里姻緣一線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有緣的男女,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結為夫妻。如:「她是到德國遊學時,認識現在的先生的。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啊!」《紅樓夢》第五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先註定,暗裡只用一根紅線把這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隔著海、隔著國,有世仇的,也終久有機會作了夫婦。」《三俠五義》第五二回:「這榮相公人品學問俱是好的,也活該是千里姻緣一線牽。」
鬥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伴、偕同、一起。
萍水相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的看法。後來「萍水相逢」被摘出成一句成語,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就緣分來說,自是有緣;但就交情來講,則尚屬微淺。這句成語有時偏於緣分,有時偏於交情,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緣分。宋.黃庭堅〈江城子.新來曾被眼奚搐〉詞:「有分看伊,無分共伊宿。」《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丈夫,與你一件物事,教你去投軍,有分發跡。」
十二因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基本理論之一。指構成一切痛苦輪迴的十二項要件。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識是指死後,由於過去的行為,導致投生的心識;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心(識除外);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識對象;觸是指感官對現象的接觸;受是指接觸後產生的感受;愛是指感官接觸後生起的欲望;取是指執著;有是指導致輪迴的行為。十二緣起之間的關係像環鏈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緣於生;生緣於有;有緣於取;取緣於愛;愛緣於受;受緣於觸;觸緣於六處;六處緣於名色;名色緣於識;識緣於行;行緣於無明。後者決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也稱為「十二緣起」。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僅《妙法蓮華經疏》尚存,其餘均佚。另一類為佛教哲學論文,有〈善不受報論〉、〈佛無淨土論〉、〈應有緣論〉、〈頓悟成佛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二諦論〉等七部。 思想觀點竺道生最有影響的思想就是佛性論,和以此為依據的頓悟論。 評價道生把佛陀一代的教法分為善淨法輪、方便法輪、真實法輪、無餘法輪,世稱“生公四輪”。這四種法輪,與慧觀的「二教五時」,同為後世判教的淵源,貢獻頗大。 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baike.baidu.com/view/15034.htm
無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緣分。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正是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千里能相會。」《儒林外史》第三回:「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無緣,不曾拜會。」
彩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吉利的徵兆。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若是有緣分,得成全這一樁好事,豈不美哉。呀!姐姐正在門首,這也是個彩頭,待我見去。」也作「綵頭」。
萍水相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的看法。後來「萍水相逢」被摘出成一句成語,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就緣分來說,自是有緣;但就交情來講,則尚屬微淺。這句成語有時偏於緣分,有時偏於交情,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