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74.8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口素質(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口素質,係指大陸地區用以概括一定社會人口的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和文化科學素質。
  身體素質主要指人口的體質健康水準、智力發育狀況,以及力氣、耐力、敏捷程度等狀況。思想素質主要包括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行為規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等。文化科學素質主要是指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知識水準、科學技術水準,以及生產經濟和生產技能等。
希望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學校係指大陸地區為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而在貧困鄉村新建或修繕的學校;一般稱為 「希望小學」。據一九九○年統計,大陸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學齡兒童有一百多萬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經過周密調查和論證,於一九八九年十月三十日向海內外宣布建立中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旨在集社會之力,捐資助學,資助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以保障他們受教育的基本權力。這項助學扶貧的事業被命名為「希望工程」,在海內外廣泛開展。「希望工程」的資助方式是:(1)設立助學金,長期資助貧困地區因家庭困難失學的品學兼優少年重返校園;(2)為一些貧困鄉村新蓋、修繕小學校舍;(3)為一些鄉村小學購置教...
暨南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暨南大學是一所以招收華僑、港澳臺青年和外籍華人學生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隸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校址在廣州市石牌,占地一千五百六十畝,校舍建築面積三十七萬平方公尺。
  暨南大學的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建於南京的暨南學堂,為國家創辦的第一所華僑學校。宣統三年(1911)停辦,民國七年(1918)復校,改名為國立暨南學校。十年與東南大學在上海合辦國內第一所商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十二年學校遷上海真如新址,同年九月成立國立暨南商科大學,這是國家創辦華僑高等教育的開端。十六年(1927)九月改名國立暨南大學。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入上海公共租界,三十年十二月太平洋...
初小(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小意指小學學制中的初級階段,其起迄時間往往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我國在清朝末年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時,就將小學學制分為初小和高小兩段,光緒二十九年(1903)由清廷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小學設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初等小學堂招收七歲兒童入學,修業年限五年,畢業後可直接升入修業四年的高等小學堂。
  民國元年(1912)九月三日教育部公布的〔學校系統令〕規定:初等小學校四年畢業,畢業後得入高等小學校。民國二十一年(1932)十二月國民政府公布的〔小學法〕又規定,小學修學年限六年,前四年為初級小學,後二年為高級小學。
  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中共中央、...
文化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課是指大陸地區普通中小學開設的基本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學科目。一般來說,學校開設的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都屬於文化課範疇,是「約定俗成」的統稱,並不是科學意義上具有明確界定的概念。
SOS國際兒童村(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OS國際兒童村為收養孤兒的國際性民間慈善機構。一九四九年由奧地利醫學博士格邁納創辦於維也納。SOS為國際通用呼救信號,由英文「拯救我們的靈魂」(Save Our Soul)的頭一個字母縮寫而成。創辦國際兒童村的主旨是要給孤兒們以「母親」之愛、「兄妹」之情。世界上已有九十多個國家設立了國際兒童村。中國大陸政府於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四日與國際兒童村組織簽定協議,議定在天津、煙臺二市各建一所兒童村,由國際兒童村組織提供資助一百六十萬美元。國際兒童村組織主席格邁納曾為兩處兒童村的建址奠基儀式剪采,並邀請中國民政部派員赴泰國兒童村作短期考察。一九八六年,天津國際兒童村和煙臺國際兒童村建成。村內設若干...
實驗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驗學校係指為實踐某種教育學說或對教育、教學改革方案進行實驗並對其他學校起示範作用的學校。一般是以一個教育問題或一種教材或一種教學方法等為主題,以求通過實驗,把成功經驗提升為理論、主張或進一步改革的方案。一九四九年以後大陸地區各省市在保留部分原有的實驗學校基礎上,又新辦了許多實驗學校。目前各省、市、自治區均設有實驗學校。實驗學校一般又是重點學校,如湖南省一九九四年確認的二十所省重點中學中有三所又被確定為「湖南省實驗中學」。又師範院校的附屬中、小學,一般都具有實驗學校的性質。
  另如北京景山學校在學制方面先後試驗過中、小學九年一貫制、十年一貫制、小學五年制,以及小學五年、初中四年...
統考,高考(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考係指大陸地區各級各類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實行統一考試的簡稱。依據統考的目的分有診斷考、評價考、升學考;依據統考的範圍分,有校考、縣(區)考、地區考、省考、全國考;依據統考的級別分,有中考(初中升高中的入學考試)、高考;依據統考的類型分,有全日制學校統考、成人學校統考。
  高考係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簡稱,是一種國家級別的統考。大陸地區的高考制度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一九五○年實行全部或局部高等學校聯合招生,一九五一年改為按六大行政區範圍各自統一招生。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五年,基本實現各地統一招生制度,由「全國招生委員會」統一制定招生方針、政策、招生日期、考試科目、報考條件、...
點字音樂符號 (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字音樂符號是用六點凸起盲文標明音樂樂譜的符號。這些符號在各國盲文點字中是統一的,但書寫格式各國有異。中國點字音樂符號中有原調記譜法(即五線譜)和唱名記譜法(即簡譜),但習慣上採用先寫歌譜後寫歌詞的書寫格式。基本符號有音符(如點字36點表示全音符)、休止符(如點字134點表示全休止符)、附點符號、音組符號(如點字456點表示低音音組號)、小節符號(如點字123點表示小節線)、拍號(如點字3456,12,256點表示2/4拍)、升降音(如點字146點表示升號)、調號(用點字拉丁字母表示7個音名)、練音線(如點字456,25,3點表示三聯音號)等。此外還有詞譜對應符號(詞譜號、節奏符號、聲部符...
地區差異(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區差異指的是地緣空間差別以及由地緣空間差別所引起、造成的或受其影響的不同地區在政治、經濟及文化諸方面的差異。
  大陸地區幅員遼闊,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這種差異,從城鄉關係上看,表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兩元社會經濟結構;從經濟地理方面看,可畫分為東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帶。所謂東部沿海地帶,是指東北部和東南部的沿海各省市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十一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所謂中部地帶,是指東西兩個地帶之間的一些平原丘陵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九省區。所謂西部地帶,是指大西北與大西南的山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