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5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青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自鹽井或鹽湖的鹽。主要產於大陸西南、西北等地區,以純淨色青者為佳,故稱。可食用,也可入藥。涼血明目,可抹牙、漱口、洗眼。《紅樓夢》第二一回:「寶玉也不理,忙忙的要過青鹽擦了牙,漱了口。」也稱為「羌鹽」。
聲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些有淵源關係的劇種所共同具有的腔調,其中包括唱法、演唱形式、樂器和伴奏方法等因素。如昆腔、梆子腔、海鹽腔等。
宜黃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腔調:(1)明嘉靖年間,浙江海鹽腔傳入江西宜黃,融合當地鄉音,演變而成。(2)清時安徽懷寧石牌腔傳入宜黃,演變而成。
冷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魏良輔革新後崑山腔漫長徐緩的唱腔。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九.戲劇》:「有崑山,校海鹽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長,延至數息。」也稱為「拍捱冷板」、「冷板」。
彭孫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31~1700)字駿孫,別號羨門生,清浙江海鹽人。順治進士,官中書舍人,康熙間舉博學鴻詞第一,授翰林院編修,兼翰林院學士。才學富贍,詞采清華,與王士禎齊名。著有《延露詞》、《松桂堂》全集等。
魏良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22~1572),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精音律,喉能轉音,自製水磨腔,其音高於宋之燕樂,遂變弋陽、海鹽故調為崑腔,邑人梁辰魚作《浣紗記》付之,是為崑曲之始。
筆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法的精妙。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事寄上浙西節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金石懸詞律,煙雲動筆精。」唐.李白〈王右軍〉詩:「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沐浴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清潔沐浴的非食用鹽。主要成分為天然海鹽、無機鹽、界面活性劑及微量的添加劑等,具有洗淨和醫療的效果,可補充肌膚流失的鹽分和養分,防止肌膚老化,促進新陳代謝,並可潤滑皮膚,保持光澤彈性。
海水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人造海水素。可將淡水轉化成與海水成分相同的水,以供飼養海魚。也稱為「人工海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