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瓦解土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土崩瓦解」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列傳》是時趙人徐樂、齊人嚴安俱上書言世務,各一事。徐樂曰︰「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1>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脩,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吳2>、楚3>、齊4>、趙5>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洸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荒誕。《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借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借助別人的地位、名望。唐.韓愈〈與鳳翔刑尚書書〉:「布衣之士,身居窮約,不借勢於王公大人,則無以成其志。」
戮力壹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
同心僇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
戮力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
王公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侯公爵等尊貴的人物。《晉書.卷五○.秦秀傳》:「是則帝室無正刑也。王公貴人,復何畏哉!」也作「王公大人」。
戮力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
戴逵破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武陵王晞聽說戴逵善鼓琴,於是派人召他鼓琴,戴逵就破琴對使者說,他不為王公大人鼓奏。見《晉書.卷九四.戴逵傳》。後比喻不屈從權貴。
小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太史公曰》:「《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