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7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落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潦倒、失意。《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今日雖然落薄,看他一表人材,又會寫,又會算。」明.無名氏《白兔記》第六齣:「他暫時落薄暫時貧,領歸來自然依本分,何故怒生嗔。」也作「落拓」。
南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宋、元時期流行於南方的戲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響明代傳奇。因起源於浙江溫州,故也稱為「永嘉雜劇」、「溫州雜劇」。當地稱為「戲文」。所用的音樂主要是南曲。南戲的早期作品傳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出現,如《琵琶記》,及四大傳奇的《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等流傳至今。
三百六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職業的總稱。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五齣:「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儘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半斤逢八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者輕重、分量相當、不相上下。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齣:「公公前日不識人,山雞怎逐鳳凰群,又沒家舍又身貧,卻不如馬力共牛筋,那些個半斤逄八兩門,傍人恁般行徑。」也作「八兩配半斤」。
倍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殷勤、奉承。《董西廂》卷六:「君瑞聞言道:『謝謝!』起來叉手,著言倍奉。」明.無名氏《白兔記》第八折:「何幸遇芳叢,向其中,語言倍奉。」
枯枝再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在絕境中重獲生機。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三齣:「姻緣本是前生定,故令個白兔來引,艱辛,十六年命屯,今喜得枯枝再春。」也作「枯木再生」。
南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恩施、湖南西北與四川東南地區的劇種。原名南戲,起源於荊河漢劇,有舞臺演出與圍鼓班子(坐唱)兩種形式。屬皮黃系統,唱法與漢劇相似。但小生不用尖嗓,花臉不用邊音。唱腔依行當分生、旦、淨、末、丑等類。以南路(二黃)、北路(西皮)、上路(川梆子)為主。常演劇目有搬金牌、琵琶記、白兔記等。
買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形容賭博時的喝采聲。買快即賭博。元.無名氏《白兔記》第四折:「蒲牌買快時,十番九遍輸。」
護身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哨子與棍棒。《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不慌不忙,取了護身龍,出外看時,只見十餘對槍刀棍棒,擺在前導。」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一齣:「臥牛岡上六十畝瓜園,被小人偷瓜盜果。取護身龍過來,待我去看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