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75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私人講學的場所。如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文開書院。
廬山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橫看成嶺1>側成峰2>,遠近高低無一同。不識廬山3>真面目,只緣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 嶺:相連的山。 (2) 峰:高而尖的山頭。 (3)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臨水,西臨陸地,萬壑千巖,煙雲瀰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相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 (4) 緣:因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病好了。《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漢王疾瘉,西入關,至櫟陽。」南朝梁.簡文帝〈答湘東王書〉:「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
邑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對縣令的尊稱。《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二首之一》:「誰謂邑宰輕?令名患不劭。」宋.朱熹〈遊白鹿洞〉詩:「自非賢邑宰,誰復此精舍。」也稱為「邑侯」。
麥丘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桓公追逐白鹿到麥丘所遇見的八十三歲的老人。相傳桓公請老人祝福他能和老人一樣長壽,老人祝壽三次,一祝桓公長壽,二祝桓公好學不恥下問,並能用賢、納諫,三祝群臣百姓能不得罪桓公,而桓公也不得罪群臣百姓。見《韓詩外傳》卷一○。後為向人祝壽之詞。
禁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王的苑囿、林園。《史記.卷三○.平準書》:「是時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
漫不加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漫不經心」。見「漫不經心」條。01.宋.黃榦〈南康軍新修白鹿書院記〉:「苟徒資口腹,媒利祿,而治心修身,漫不加意,則既失崇尚教育之旨,覽觀山川之勝,周旋堂宇之盛,於心安乎?」02.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六.內臣職掌紀聞》:「至七年春,今上大婚禮成,藩邸殿宇,及陳設器具,俱塗飾草率,皆李永貞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應病與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01.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九.酌定白鹿書院記》:「蓋此刻之金石,傳之無窮,不比一時之間,為一兩人東說西話,隨宜說法,應病與藥也。」
 
廬山之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橫看成嶺1>側成峰2>,遠近高低無一同。不識廬山3>真面目,只緣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 嶺:相連的山。 (2) 峰:高而尖的山頭。 (3)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臨水,西臨陸地,萬壑千巖,煙雲瀰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相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 (4) 緣:因為。
叔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衰亂將亡的末世。宋.朱熹〈白鹿洞賦〉:「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