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刻的經書。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後歷代都有石經,如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等。今可考見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經為最早。
金石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金石等鐘鼎銘文的學問。分為金文、石刻二部門;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琅邪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築琅邪臺,立石刻以紀功頌德。(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晉元帝為琅邪王時,曾避居此山,因以為名。也作「琅琊山」、「瑯琊山」。
殘章斷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章。宋.陸游〈會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也作「斷編殘簡」。
墓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在墓中的石刻文字,內容記述死者的生平,通常採散文形式。
女真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金代女真人參照漢字所創制的文字。分為大字、小字兩種。女真大字於金太祖天輔三年制定頒行。金熙宗天眷元年又制新字,於皇統五年頒行,稱為「女真小字」。金亡後,女真字在東北地區仍有少數人使用。明代中葉後,逐漸廢行。如今流傳下來的女真文字只有一種,為明代所編華夷譯語中所收錄的女真館來文、女真館雜字及一些石刻
鞏縣石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省鞏縣洛河北岸斷崖上的石窟。根據石窟內所發現的最早石刻題記,係北魏普泰元年(西元531)開鑿。規模雖不大,但因河水上漲,久為泥沙封埋,不少造像反得完整的保存下來。也稱為「淨土寺」。
騏驥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馬的一根毛。比喻稀有珍貴物品的極小部分。宋.黃伯思〈記石經與今文不同〉:「此石刻在洛陽,本在洛宮前御史臺中,年久摧散。洛人好事者時得之,若騏驥一毛,虯龍片甲。」
籤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多不識字,故以木刻、石刻或象牙刻成的章子來印押,以表明此事為自己所作所為,稱為「籤押」。
琅邪臺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登琅邪山,築琅邪臺,立石刻於其上,目的在頌秦德,明得意。此刻石文字傳為李斯所書小篆。後胡亥繼立,二世元年東行郡縣,於原石之旁加刻詔書,世稱二世詔文。今原石已毀,惟二世詔文,殘存十三行八十七字,字跡多剝蝕難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