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將廿四節氣,各依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為起點分為八個群組。《周髀算經》卷下:「冬至晷長一丈三尺五寸,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凡為八節二十四氣。」
秋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中介於夏、冬之間的季節。此時氣候逐漸涼爽。北半球定為從秋分到冬至的時期。我國指從立秋到立冬的三個月,相當於國曆的九、十、十一月。
四離四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日,合稱為「四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合稱為「四絕」。星相術士以此八日為大忌日。
日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春分或秋分。《書經.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漢.孔安國.傳:「日中,謂春分之日。」
二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分和秋分。《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文選.左思.魏都賦》:「闡鉤繩之筌緒,承二分之正要。」
三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公羊學家解釋春秋分三世:所見之世,己與父時事;所聞之世,王父時事;所傳聞之世,高曾祖時事。見《公羊傳.隱公元年》漢.何休.解詁。後康有為大同書據此提出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說。
哥白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73年~1543)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提出「地動說」,主張地球及其他行星皆以太陽為中心,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運行,不但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並影響到後來的科學革命。主要著作為《天體運行論》。
祭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重要的祭祀。天子於每年秋分設壇祭祀月神,以表對天地賜與豐收的感恩之心。《管子.輕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總,帶錫監,吹塤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史記.卷二八.封禪書》:「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歲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道與黃道之交點,每年沿黃道向西退行約五十點二角秒,約二萬五千八百年迴轉一周,此現象稱為「歲差」。乃因地球自轉軸進動造成。
八王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廿四節氣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合稱「八王日」。《法苑珠林.卷一○五.受戒篇.八戒部.功能》:「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謂八王日。天地諸神陰陽交代,故名八王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