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指統兵在外的統帥或軍事機構。唐.白居易〈祭張敬則文〉:「自膺閫職,益茂勛猷。」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
檢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查看。《北史.卷六七.唐永傳》:「周文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虛實,密遣使檢閱之,唯見墳籍而已。」《西遊記》第三回:「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
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不正復歸於正。三國魏.鍾會〈檄蜀文〉:「我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
2.一反與一正。如:「相反可以相成,反正如能互用,困難自然迎刃而解。」
3.無論如何。如:「反正要來,不如早點來。」
4.敵對的一方向我方投降。如:「他率領部分弟兄,向政府軍反正。」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潮。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證。詩,是一切藝術的入場券。散文可以向詩學一點生動的意像,活潑的節奏,和虛實相濟的藝術,然而散文畢竟非詩。旗可以迎風而舞,卻不可隨風而去,更不能變成風。把散文寫成詩,正如把詩寫成散文,都不是好事。 散文理論 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辮子〉一文中說:「現代散文要講究彈性、密度與質料。」 散文之彈性 彈性是對於各種語氣能夠兼容並蓄、融合無間的適應能力,以現代人的口語為節奏基礎,在情境所需時,也不妨用一些歐化或文言文的句子,以及適時而出的方言或俚語,或是穿插典故。文體和語氣變化多,散文彈性當然越大,...
畫餅充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注解〕 (1) 盧生:盧毓(?∼西元257),字子家,三國魏涿郡人。十歲而孤,以學行見稱。頗得魏明帝賞識,下詔任其為吏部尚書,掌管人才選用。 (2) 啖:音ㄉㄢˋ,吃。
避實擊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開堅強的而攻擊虛弱的。語本《孫子.虛實》:「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比喻攻敵須乘虛而入。明.劉基〈贈交棋相子先序〉:「避實擊虛,投間抵隙,兼弱取亂之道,無所不備。」也作「避實就虛」、「就虛避實」。
巧偽不如拙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巧詭詐,不如笨拙而誠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也作「巧詐不如拙誠」。
疑信參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物抱有懷疑的態度,無法完全相信。[例]我對於他的說法疑信參半,很想進一步求證其真假虛實
三國演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該書敘事「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2]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探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訪察打聽。[例]探聽虛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