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聖教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唐三藏聖教序〉的簡稱。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經,往返共歷十七年,回長安後,翻譯佛教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製此序表彰其事,冠於諸經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書於石碑,稱為「褚聖教序」。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草書刻於石碑,稱為「集王書聖教序」,簡稱「王聖教序」。
小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小楷。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顧於韓蔡內,辨眼工小字。」宋.米芾〈海岳名言〉:「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
晉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房玄齡、褚遂良等奉敕撰,一○三卷,為二十四史之一。其中本紀十,志二十,列傳七十,載記三十。
守死善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誓死維護學說或道統。《論語.泰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舊唐書.卷八○.褚遂良等傳.史臣曰》:「而韓、來諸公,可謂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筆力透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力透紙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少年時曾拜張旭為師。有一次他向張旭請教書法用筆的道理,張旭說:「曾經聽褚遂良說過,用筆要像印泥畫沙一樣。當時一直無法悟得其中的道理。後來在一個島上,有一個佈滿沙土的地方,因為平坦乾淨,讓人看了,心裡就感到愉悅,想要拿起筆來書寫。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
凌煙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陝西省長安縣內,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勛績所建的樓閣。內懸掛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由閻立本繪,唐太宗親自作贊,褚遂良題閣。《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戊申,圖功臣于凌煙閣。」唐.白居易〈題酒甕呈夢得〉詩:「凌煙閣上功無分,伏火爐中藥未成。」後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閣。宋.汪藻〈醉別劉季高侍郎〉詩:「英姿合上凌煙閣,巧譖曾遭偃月堂。」
唾手可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唾手,往手掌上吐唾沫。唾手可取比喻極容易得到。《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討其逆,夷其地,固不可失,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旝雲輣,唾手可取。」也作「唾手可得」。
歐陽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57~641)字信本,唐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代名臣及大書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縣男。書法初仿羲之、獻之,並受北朝剛銳險勁的碑刻影響,書體遒勁刻厲,自成一家,名曰率更體或歐體。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其子歐陽通亦善書,世稱大歐、小歐。代表碑帖有〈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飛鳥依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可親可愛的情態。《舊唐書.卷六五.長孫無忌傳》:「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別啟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省長安縣內,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勛績所建的樓閣。內懸掛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由閻立本繪,唐太宗親自作贊,褚遂良題閣。後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閣。 (2) 少顏色:畫像原有的顏色褪去。 (3) 開生面:重新付予新的面貌。 (4) 賢冠:古時儒者所戴的黑布冠。唐代時,百官朝服,皆著進賢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