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騎馬時穿著的軍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衣與子,泛指衣服。例:衫溼了就愛去換,無會冷著﹝寒著﹞。(衣服溼了就要去換,不然會感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套在子外面的無腰。作用在使腿部暖和而便於行動,或用來保護子及防雨。《說文解字.㡓字》清.段玉裁.注:「按今之套,古之也。」
民歌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民歌五指因施政措施良好,而百姓家有餘衣,乃稱道高歌。《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廉范守蜀郡,民歌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的兩腿部分,因看起來類似圓形的管子,故稱為「管」。
燈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間寬大膨鬆,上端縮於腰部,下端縮於腳踝上的子。因形似燈籠,故稱為「燈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子的兩腿部分。
2.舊時纏足婦女在子的下端,另以布帛製成的桶狀物縛於踝間,以前遮足面,後蔽足根,稱為「腿」。
漿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用粉汁或米湯浸洗,使之筆挺。例:頭擺人漿衫係為著著起來較亮線。(以前的人漿衣服是為了穿起來比較漂亮。)
叉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稱只到膝蓋的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貼身長襪,由人造纖維或毛料等織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