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4.39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避艱險。《太平廣記.卷四九二.靈應傳》:「君子殺身以成仁,狥其毅烈,蹈赴湯火,旁雪不平。」也作「赴湯蹈火」。
定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命分有定,富貴不能強求。《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君臣各有定分。嵩今事將軍,雖赴湯蹈火,一唯所命。」也作「分定」。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赴湯蹈火」。見「赴湯蹈火」條。01.晉.傅玄《傅子.卷一.貴教》:「 使下唯力是恃,唯爭是務。恃力務爭,至有探湯赴火而忘其身者。」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也作「赴湯蹈火」。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赴湯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難。《三俠五義》第四回:「這有何難?只要你家相公應允,我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願的。」也作「赴湯蹈火」。
探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赴湯蹈火」。見「赴湯蹈火」條。0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三齣:「寧南兵變,料無人能將檄傳;探湯蹈火咱情願,也只為文士遭譴。」
赴湯跳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難。《金瓶梅》第八八回:「小夫人說那裡話!若肯在老爺前抬舉小人一二,就消受不了。雖赴湯跳火,敢說不去?」也作「赴湯蹈火」。
刀鋸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和鋸皆古代用為刑具。「刀鋸不辭」指無視危險,表示決心堅定。如:「您老吩咐的事,在下刀鋸不辭,赴湯蹈火,一定為您辦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