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畏頭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逃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畏首畏尾」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
逃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離危險環境以求生存。《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若胡馬之來,亦可限其奔突,庶百姓有逃生之路。」《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也作「逃命」。
靡靡之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颳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掉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公則因受到驚嚇而重病不起,不能治理國事。韓非用這個例子,告誡為人君主不能過分沉溺於享受音樂。後來《韓非子》原文中的「靡靡之樂」演變成「靡靡之音」這個成語,用來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卷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落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大路、官道,向荒野奔逃。比喻逃命。《水滸傳》第四八回:「兩個鬥了一二十合,不分勝敗。欒廷玉賣個破綻,落荒即走。」
臥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捨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拚命,不顧自己的性命。如:「捨命救人的救難隊員受到全民的崇敬。」
亂紛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亂無序的樣子。南朝齊.王融〈古意〉詩二首之二:「況復飛螢夜,木葉亂紛紛。」《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只道大軍已經得了青楓城,亂紛紛各自逃命。」
坐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然底定。《晉書.卷一○六.石季龍載記上》:「若遣而果也,則不煩一旅之師而坐定梁益,就有進退,豈在逃命一夫。」
息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