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61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夔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商代及西周時期,在鐘鼎彞器上所刻鑄的夔和龍形的花紋。
款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鐘鼎彞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紋。凹者為款,凸者為識。
鼎食鳴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鼎盛食,鳴鐘為號。形容生活奢侈豪華。明.張景《飛丸記》第二九齣:「擁侯封鼎食鳴鐘,賴朝廷破格推崇。」也作「擊鐘鼎食」。
金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商周秦漢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銘文形式及字體隨著時代變易而有不同風貌。一般說來,商器上的文字不多,直至商末始有較長銘文出現,字體則與甲骨文相似。西周的銘文字體漸勻稱齊整,字數增加,多記載賞賜、戰爭、契約、交換、贈送、賠償等情形。戰國末年,銘文字體漸和小篆相近,字數大減,多只鑄刻督造者、鑄工和器名等,秦漢金文形式亦秉習此風,長篇鉅製已難見到。也稱為「鐘鼎文」。
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圖繪形象。晉.傅咸〈畫像賦〉:「既銘勒於鐘鼎,又圖像於丹青。」也作「圖象」。
古香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古色古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
螭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螭獸頭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於鐘鼎、彞器、印章、碑首、石階、石柱等處,作為裝飾之用。《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閤,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簪纓門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仕宦的人家。《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簪纓門第、鐘鼎人家,卻倒過得親親熱熱,安安靜靜。」也作「簪纓世胄」。
金石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金石等鐘鼎銘文的學問。分為金文、石刻二部門;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擊鐘陳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達官貴人家擊鐘為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極為奢華。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觀頌序〉:「以為服冕乘軒者,寵惠吾身也。擊鐘陳鼎者,味爽人口也。」也作「擊鐘鼎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