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21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目標,努力的方向。如:「她以考上高考為標杆,不斷鞭策自己,努力讀書!」也作「標竿」。
鞭辟近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鞭辟入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鞭辟入裡」原作「鞭辟近裡」。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北宋洛陽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弟程頤合稱「二程」,為理學洛派之宗師。程顥著重身體力行的功夫,不只是立身處世和修身養性,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自我鞭策,從自己身上下功夫,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
駿馬加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快馬加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本身即是一種善跑的動物,所以會用「快馬」來形容速度極快之義,若騎馬者再加以鞭策,則馬奔跑速度必定更快,「快馬加鞭」形容快上加快的意思。在宋代,王安石在送朋友遠行的詩中,即有「快馬加鞭」的詩句。在〈送純甫如江南〉詩中,王安石因為友人要前往江南,心中依戀不捨,所以提醒友人,不要忘了自己正在思念著他,回來時即使騎著快馬,仍然要不斷鞭策,使馬跑得更快,好讓兩人早點重逢。後來「快馬加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快上加快。
警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惕勵鞭策。《文選.曹植.應詔詩》:「僕夫警策,平路是由。」
教育方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步步地進入劇情。(註1) 教學法總類灌注式教學此種教學法所形容的是,不估計課程的難易度,僅以強記、鞭策的方式,硬逼學生將知識記下。錄音機式教學此即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對於課本內容以唸讀的方式,將課程一字一字的念過。三板式教學此種教學形容老師雖有知識,卻不知如何面對學生,經常將黑板、天花板跟地板當作學生來看待,不常將目光放到學生身上。趕場式教學此種教學形容教師工作煩忙,身兼數職,常常匆匆忙忙地將一堂課敷衍了事,造成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熱誠與親近。(註2) 關鍵字中文:教學方法論英文: teaching method 參觀書...
鞭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鞭打、鞭笞、鞭策、抨擊
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君命。《周禮.夏官司馬.太僕》:「太僕,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後漢書.卷一五.李王鄧來列傳.王常》:「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
一齊眾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不勝回答:「當然是齊國人。」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旁邊卻有許多楚國人用楚語喧擾他,雖然每天鞭策他學齊語,也是不能成功的。如果把他帶到齊國首都最繁華的地區住上幾年,雖然每天鞭策他學楚語,也是無法學好。」孟子以這個比方說明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性。後來「一傅眾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學習受到干擾,難有成效。後亦用來比喻寡不勝眾,如《續孽海花》第三九回:「王爺雖則有一定的主見,不過朝夕接近的都是那一班人,挑撥離間,無奇不有,一傅眾咻,孤立者終究吃虧。」
銜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駕馭馬匹的用具。《荀子.性惡》:「然而前必有銜轡之制,後有鞭策之威。」
黨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黨中負責督導、鞭策黨內政務運作的幹部。[例]他以擅長協調黨內各方意見而膺任黨鞭一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