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傍若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目中無人、目無餘子
學步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自高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目空一切、目無餘子
邯鄲之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壽陵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用管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規然1>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2>用管闚天,用錐指地3>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規規然:識見淺短拘泥的樣子。 (2) 直:只、不過。 (3) 用錐指地:用錐子測量大地。錐,用來鑽孔的尖銳器具。
看花走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蘇軾〈秦少游夢發殯而葬之者云是劉發之柩是歲發首薦秦以詩賀之劉涇亦作因次其韻〉詩:「看花走馬到東野,餘子紛紛何足數!」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壽陵忘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雙瞳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光如豆」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茅待詔元儀》元儀,字止生,歸安人。……止生自負經奇,恃氣凌人,語多誇大。能知之者,惟高陽與余,而止生目中亦無餘子。世所推名流正人,深衷厚貌1>,修飾邊幅2>,眼光如豆,寧足與論天下士哉!止生為詩文,才氣蜂涌,搖筆數千言,倚待立就。而其大志之所存者,則在乎籌進取,論匡復,畫地聚米,決策制勝。 〔注解〕 (1) 深衷厚貌:比喻人外貌似忠厚,而內心實不可測。 (2)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見「修飾邊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