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饋贈。《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樂府詩集.卷一六.鼓吹曲辭一.漢鐃歌.有所思》:「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束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捆成一束的布帛,古時作為饋贈的禮物。《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文選.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
吃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或基督教在中國傳播之時,以饋贈食物或其他贈品達到傳教目的,指有些信教者亦借為這些贈品入教或仗賴教會勢力圖利謀生,故稱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為「吃教」。
羊續懸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羊續為南陽太守時,痛恨權豪之家崇尚奢靡。時有府丞贈魚,羊續將它掛起來,待下次府丞再送魚時,將所掛之魚拿出來教訓他,杜絕其饋贈。典出《後漢書.卷三一.羊續傳》。後比喻為官清廉,不收餽贈。
農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西方,羅馬神話有專司農耕的神。羅馬帝國即以十二月十七日為農神節,是人們相互饋贈、歡宴慶祝的日子;中世紀以後與耶穌聖誕節的慶祝活動發生聯繫。在我國民間,則以神農氏、后稷或黃帝為農神。
餘珍璧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部分禮物,歸還其餘的,並表達道謝之意。如:「承蒙饋贈厚禮,謹留白璧一雙,餘珍璧謝。」
田豫儉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魏并州刺史田豫,生活清苦,節儉樸素,凡朝中賞賜全部都散與將士,外族饋贈也都登記交由公家,而家中常貧困。見《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田豫》。後多指儉約清廉者。
贄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初次見面饋贈的禮物。《儒林外史》第二回:「晚間學生家去,把各家贄見拆開來看。」
伴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訪親友時,隨手所帶的饋贈禮物。如:「探望朋友帶份水果禮盒當伴手。」
贄見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次見面時饋贈的禮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這家學問,卻是後漢張角能作五里霧,人欲學他的,先要五斗米為贄見禮,故叫做『五斗米教』。」《紅樓夢》第八回:「為兒子的終身大事,說不得東拼西湊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