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55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僝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紓解、排遣。宋.辛棄疾〈蝶戀花.點檢笙歌多釀酒〉詞:「可惜春殘風雨又,收拾情懷,長把詩僝僽。」
葫蘆畫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玉露.卷四》。 (2) 太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
加體黃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袍加身」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禦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願策1>太尉2>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3>加太祖4>身,眾皆羅拜5>,呼萬歲,即掖6>太祖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乎?」皆下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肅隊以...
依本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玉露.卷四》。 (2) 太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
依本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玉露.卷四》。 (2) 太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
酌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折中、不偏不倚。《舊五代史.卷一四八.選舉志》:「望以中書條件及王松等所論事節委銓司點檢,務在酌中,以為定制。」《朱子語類輯略.卷五.論自注書》:「醫者用藥,也只用平平穩穩底藥,亦不能為害,亦不能治病。是他初不曾識得病,故且如此酌中。」
花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員用滑稽辭語所寫成的判詞,稱為「花判」。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臨三輔,調弦理萬民,剗的點檢他這姻緣簿,花判他這有情人,姑姑好出家人也。」
抬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湊合、配合。宋.石孝友〈水調歌頭.高情邈雲漢〉詞:「點檢詩囊酒碗,抬帖無裀歌扇,收盡兩眉愁。」也作「抬貼」。
正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煮酒的場所,通常在附近設有酒樓。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點檢所酒庫》:「在崇新門裡,有酒樓,名之曰太和,廢之久矣。曰西庫,又名金文正庫。……有酒樓,扁之曰西樓。」後專指酒樓。《水滸傳》第三九回:「懸掛著一個青布酒旆子,上寫道:『潯陽江正庫』。」
裹黃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匡胤為後周官都點檢時,領兵抗拒契丹,至陳橋,士兵譁變,以黃袍裹上趙匡胤,擁立為帝。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後用裹黃袍指當黃帝。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三齣:「想當日裹黃袍,擁作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