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94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廢郵存底》《燭虛》《雲南看雲集》三、學術著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龍鳳藝術》 評價●對沈從文文學地位的正面評價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與左翼批評同時出現。●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沈從文在經歷了長期塵封土埋之後,重新受到重視。這個時期對沈從文的評價明顯帶有論爭性:被激情鼓動著的新銳研究者,要求對沈從文重新評價;保守者從維護傳統出發,拒絕接納沈從文這樣的"異端"。兩種傾向的衝突釀成多起事件;爭論的結果,對沈從文的認識逐漸回到常識和理性的層面。《中國現代文學史簡編》(1984)把沈從...
貴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貴重要。《韓非子.孤憤》:「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元來彼國以銀為錢,上有文采,有等龍鳳文的,最貴重;其次人物。」
龍章鳳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龍鳳之姿
藻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飾。[例]像大人是龍鳳之姿,不用藻飾,自然出眾。
汗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貼身、輕軟、能吸汗的短衣。《三國演義》第一○九回:「芳脫下龍鳳汗衫,咬破指尖,寫了血詔。」
土木形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靈性的人物。語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形容人不加修飾的面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晉書.卷四九.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鳳之姿,天質自然。」
攢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在一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駕宿太廟奉神主出室》:「其玉輅頂皆鏤金大蓮葉攢簇,四柱欄檻鏤玉盤花龍鳳。」元.徐再思〈小桃紅.東風攢簇一筐春〉曲:「東風攢簇一筐春,吹在秋蟬鬢。」
旗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幟。《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旛,四斗五方旌幟。」
點龍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當拿手。他雕出來的動物每隻都栩栩如生,繪畫工夫更是了得,隨便一出手便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他曾畫了幾隻龍鳳,每隻都像真的在飛一樣,十分傳神。但是都沒有點上眼睛,因為聽說點了眼睛就會真地飛走了。在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也提到張僧繇曾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其中兩條一經點晴後,雷電大作,龍具有了生命,破壁飛上天去。後來「畫龍點晴」一語,就用來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得全體更加生動傳神;後亦用來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讓整件事更加圓滿。
濟世安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拯救時世,安定百姓。《舊唐書.卷二.太宗本紀上》:「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三國演義》第三七回:「欲訪先生,求濟世安民之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