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米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埃曾當過法院跑腿的童僕與書商的伙計,在這期間杜米埃觀察到法院的百態,這項觀察對於他日後創作諷刺石版畫不無影響,更因工作地點鄰近羅浮宮,而開啟了他對藝術的興趣。西元1822年進入畫家亞力山大•勒努瓦門下學畫,又到瑞士畫院學習,於二十歲左右開始發表版畫作品,之後在<剪影>雜誌發表諷刺漫畫,因嘲笑王政、激怒當權,進了監獄,至禁令解除後,才繼續創作諷刺漫畫的版畫。杜米埃四十二歲時罹患了眼疾,普法戰爭之際甚至因眼疾加重不得不放棄實版畫的創作,他的生活並不富裕,直到晚年獲得一名優秀畫家應有的尊重。 藝術風格杜米埃可說是版畫史上最偉大...
獨尊儒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需求,不可能為軍臣所重,儒生高舉聖王治世的理想,強調禮樂教化的功效,對於年少氣盛的漢武帝而言,雖然不無嚮往,卻也不真心信服,但最能符合時代脈動的理論,他沒有不採納的理由。 內容與影響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帶動經學的蓬勃發展,深深影響中國的政治與社會。武帝立五經博士,並置博士弟子員,弟子員通一經可以到朝廷任職。經由這條途徑入仕的人越來越多,形成士人參政的新局面,相對於漢初朝廷官員大都由功臣及富人子弟組成的情形,應是一項十分重大的轉變。人們相信,經學通明有助處理實際政事,皇帝的詔書,群臣的奏議,也無不引用經義作為依據。另一方面...
疾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剛褊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二年》1>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2>南轅反旆3>,伍參4>言於王曰:「晉5>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2) 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
疾者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尊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自己兄長或同輩中年長者的敬稱。《北史.卷五二.齊宗室諸王列傳下.武成諸子》:「儼器服翫飾皆與後主同,所須悉官給。於南宮嘗見新冰綠李,還,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無?』」元.關漢卿《西蜀夢》第三折:「憶當年鐵馬金戈,自桃園初結義,把尊兄輔佐,共敵軍擂鼓鳴囉,誰不怕俺弟兄三個。」(2)對對方兄長的敬稱。《資治通鑑.卷二一五.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元年》:「林甫退,召挺之弟損之,諭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為見上之策,奏稱風疾,求還京師就醫。』」(3)朋友間對對方的敬稱。《水滸傳》第五○回:「祝龍答道:『也未見勝敗。眾位尊兄鞍馬勞神不易。』」《紅樓夢》第一回:「想尊兄旅寄僧房,不無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
缺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少的數額。《福惠全書.卷一○.清丈部.總論》:「又或臨山瀕水,漲蕩淤灘,不無開墾耕種隱漏稅糧,而為清丈者,為缺額包賠。」
風雲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大高遠的心志。《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吾少無風雲之志,因官至此,不圖此郡士人忽爾見推。」北周.庾信〈周袞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遊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雲之志。」
珠遺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滄海遺珠」。見「滄海遺珠」條。01.宋.秦觀〈賀錢學士啟〉:「卓爾珠遺於滄海,申之以聞見之洽,重之以探討之精。」02.宋.鮑廷博〈松窗百說跋〉:「所惜出之稍晚,未經《四庫全書》採錄,俾藏之天府,垂示無窮,不無珠遺滄海之慨爾。」 
禮無不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燕義》:「君舉旅於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指一方行禮,另一方必應回禮。《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樊英傳》:「妻,齊也,共奉祭祀,禮無不答。」亦指不無故受禮,必有所回報。《禮記.燕義》:「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於下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