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商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商隱,字義山,自號玉谿生,唐朝懷州河內人。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西元八一二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享年四十七歲。 生平義山早年喪父,小時候跟著博通五經的叔父李房讀書,學為古文。他的學識文章,便在此時奠下深厚的根基。長慶三年(西元八二三年),他守滿三年的父喪,被生活所迫,便遷至東都洛陽,受雇做一些寫字勞役,來幫助一些家庭生計。當時他年方十二、三歲,如此稚齡,便在現實的壓力中無力地掙扎著。所幸他在十八歲那年遇到了一位最賞識他、最提拔他,改變了他的命運的貴人-令狐楚。令狐楚愛其才,便僻其為節度巡官,並教他駢...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譚嗣同晚清政治思想界裡的彗星。譚嗣同生平介紹: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又字佛生,號壯飛,署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湖南省瀏陽縣人。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殉難於北京菜市口刑場,享年三十四歲。  「慈父嚴母」的教導→養成譚嗣同能堅守諾言、倔強能自立的性格。從小即接觸各種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興趣廣博,行動不羈,好與人辯。在仁學方面,受到墨子的影響很大。鑽研莊子之後,認為中國自有其立國之道,對西學思想微不足道。  譚嗣同為學最初是桐城古文,後來特別喜好魏晉人的駢文,反對唐宋以後的古文。譚嗣同作治言一文,認為西洋...
陸九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陸九淵,字子靜,號存齋,生於宋高宗紹興九年(西元一一三九年),撫州金谿人。嘗居貴溪象山,學者遂尊稱為象山先生。兄弟六人,象山最幼。光宗紹熙三年(西元一一九二年)卒於官。享年五十有四。  象山與其兄九韶、九齡合稱三陸,同為南宋時經學大家,兄弟間互為師友,而象山則集諸兄之大成。因象山幼即聰慧穎悟,為諸兄之冠,三四歲時靜坐即如成人,行遇事物,每疑必問。總角時誦經不寐。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其後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忽大悟,乃援筆書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即宇宙內事...
豐子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出版作品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續筆》、彩色畫冊《子愷漫畫選》、漫畫集《子愷漫畫》及首冊音樂理論著作《音樂的常識》等。譯作有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夏目漱石選集;俄國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落窪物語》、《竹取物語》、《伊勢物語》。他的散文《漸》被台灣龍騰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第2冊收...
劉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史稱為「蜀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高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返回巴黎後,作品卻被譏為「不文明」更堅定了高更久留大溪地的心志。最後於西元1903年因心臟病辭世,享年55。 藝術風格相較於傳統藝術家的養成,高更以獨特的方式度過青春期,此段經歷深深地影響了他往後的發展,高更認定無論主題為何,一幅畫應反映出作者本身的性格,而不僅是「照像機般地寫實」,畫家應重組自身的經驗,賦予畫面深沉的悸動,高更主張,畫作即能代表畫家最真實的樣貌。晚期,更徹底脫離了印象派的影響,在南太平洋的畫作大膽地運用濃厚色調的平塗、簡而有力的線條、不那麼注重明暗陰影,質樸的美感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畫家,如:馬諦斯...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邵雍(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寧十年),享年67歲。邵雍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字堯夫,又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諡康節,後世稱邵康節,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學家。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歎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事蹟 雍青年時期即有好學之名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宋史.邵雍傳》記載:「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于古,而...
朱西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藝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文化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等職,之後並專事寫作。民國87年因肺癌病逝,享年71歲。朱西甯創作不斷,著有『貓』、『八二三注』等多部長篇小說,與司中原並稱軍中作家的代表。其妻劉慕沙從事日翻中文學譯作,其女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也都從事寫作,堪稱文學家庭。民國三十六年,他在南京「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洋化』,來臺勤於寫作,產量甚豐。他以斬新、豪放的手法所寫的鄉土故事,顥示了極敏銳的想像力和觀察力,以及深厚的中國人文思想。他其它作品緊緊掌握人類內在的靈明與愚昧,抒寫內心的大愛,作生命無限延伸...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永興人。是著名的書法家。武則天時進士,官至太子賓客、祕書監,故時稱為「賀監」。擅長草、隸書,亦擅長文辭,其詩風格淡雅而雋永,時出巧思。性曠達,善說笑,嗜酒,與李白、張旭等人交往頻繁。後為道士,隱居於鏡湖。享年八十八歲。
錢謙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後在蘇州,寄寓拙政園。順治六年已丑,返常熟,移居紅豆山莊。康熙三年(1664年),錢謙益病故,享年82歲。葬於虞山南麓。34天後,柳如是自縊身亡。家有絳雲樓,以藏書豐富著稱,曾購得明代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的舊藏,「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這些藏書後來部份毀於大火,所遺書籍,儘數贈給族曾孫錢曾,錢曾死後,其書盡歸泰興季振宜。 評價黃宗羲《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一」。凌鳳翔稱「前後七子而後,詩派即衰微矣,牧齋宗伯起而振之,而詩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從風,一歸於正。其學之淹博、氣之雄厚,誠足以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