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0.43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傳授。[例]遠古文字未造時,先民以口傳的方式,將經驗及知識傳給後代。
不可救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救藥」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大雅.板》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我雖異事,及爾同寮。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天之方虐,無然謔謔1>。老夫灌灌2>,小子蹻蹻3>。匪我言耄4>,爾用憂謔5>。多將熇熇6>,不可救藥。天之方懠,無為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尸。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注解〕 (1) 謔謔:音ㄋㄩㄝˋ ㄋㄩㄝˋ,快樂的樣子。 (2) 灌灌:誠懇的樣子。 (3) 蹻蹻:音ㄐ|ㄠˇ ㄐ|ㄠˇ,驕傲的樣子。 (4) 耄:音ㄇㄠˋ,昏亂。 (5) 憂...
編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中國古代禮樂中重要樂器,由石或玉做成「磬」,常見十六面為一組,以大小或厚薄定音高,按音高或面數排列為一排或上下兩排。可演奏出具有十二律的音高。「金石之聲」中的「石」就是指編磬。磬身雕鏤虎、魚、鳳鳥等花紋為飾,是先民樂舞活動及祭祀典禮中不可或缺的樂器。
問罪興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義:人名,即蒙歸義(西元697∼748),又作皮邏閣、魁樂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開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墾山地。[例]先民渡海來臺,開山墾田,建立家園,其功甚偉。
史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發生的事件所遺留下來的文物或境域。[例]考古學家鍥而不捨挖掘前代文物,探尋先民史跡。
興師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義:人名,即蒙歸義(西元697∼748),又作皮邏閣、魁樂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礁溪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鎮名。位於宜蘭縣。面積約一百平方公里。清嘉慶初年,先民至此,有坑谷而無水,稱之為「礁坑」。後因洪水,坑谷為砂石填埋,故稱之為「礁溪」。為著名溫泉風景區,有「小北投」之稱。
怨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悲嘆。《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景傳》:「兗、豫百姓怨歎,以為縣官恆興佗役,不先民急。」唐.唐彥謙〈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之三:「聽之不能寐,中有怨歎音。」
二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縣級古蹟的二結穀倉和近年來遠近馳名的二結王公廟 。隨著早期移民來臺拓荒,二結三王公於二百二十年前由先民廖地從福建省漳浦湖西坑攜到二結建廟供村民祭拜。由於王公神蹟顯赫,二結王公廟除了是當地主要信仰中心外,也成為宜蘭地區重要的宗教據點。二結王公廟於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改建,迄今已有七十幾年的歷史。大部份住在二結地區的居民,遇到出外、當兵、行車、病痛等事情,均會到廟裡上個香祈求平安,因此與王公廟均有一份很深的情感。廟前的廣場與兩棵大榕樹,更是社區老人下棋聊天及小孩子的主要遊戲場所,這樣的歷史空間同時也承載了二結人共同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