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針針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議論精闢,切中要點。如:「這篇社論深入分析環保問題,洞察時弊,針針見血。」
刀刀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每一言行,皆中要害。如:「他的質詢刀刀見血,直指事情弊端。」
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踏實或說話切中要點。《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一棒一條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下一棒就留下一條痕跡。比喻做事踏實或說話切中要點,毫不含糊。《朱子語類.卷三四.論語.述而篇》:「大概聖人做事,如所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直是恁地!」也作「一鞭一條痕」。
付與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付之一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牧(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朝京兆人。個性剛直,詩風豪邁不羈,文章深奧曲折,多切中經世之務,在晚唐詩人中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詩等。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心繫國事,抱有挽救危亡,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秦始皇時,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前所未有,是秦王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
楮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發行的紙幣。因多用楮皮製造的紙印成,故稱為「楮幣」。《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傳六.李道傳傳》:「道傳應詔言楮幣之換,官民如讎;鈔法之行,商賈疑怨,賦斂增加,軍將推剝,皆切中時病。」也稱為「楮券」。
應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252)字休璉,三國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博學善屬文,文明二帝在位時,累官至散騎常侍。齊王芳即位,遷侍中。曹爽專政,行事多違法度,璩作詩諷之,多切中時要,後復為侍中,典著作,卒追贈衛尉。
動中窾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庖丁的解牛技術高超,能順著牛體的天然筋骨空隙處運刀,而不硬砍生割。見《莊子.養生主》。後用來比喻人言談舉止都能切中要害。《清史稿.卷四九六.忠義傳十.世增傳》:「惟家銘隨方應付,動中窾要,歷任總督皆倚重之。」
一鞭一條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踏實或說話切中要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吾兄這幾句說話,真是一鞭一條痕的幾句好文章。」也作「一棒一條痕」。
巧發奇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伺機發言,而且皆能切中事實。《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