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稱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職務不能勝任。如:「他原先已升任經理之位,卻因表現不稱職,又遭降調。」
令狐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評價:3 著作:4 唐史記載: 生平: (766-837)字殼士,宜州華原人,中國唐朝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後代。於唐德宗貞元七年及第,初任太原掌書記。唐憲宗時,升任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後為皇甫鎛推薦,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累升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唐穆宗繼位,令狐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唐敬宗繼位後,又重新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天平軍節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僕射,進拜左僕射、彭陽郡公,開成元年以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不久病逝。卒贈司空,謚曰文。 評價: 政治上一生...
畢精竭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殫精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殫精畢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袁哲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M男人幫》雜誌副總編輯,出版《倪亞達4-倪亞達黑白切》、《猴子》、《羅漢池》。2004年年初,他再升任為《FHM男人幫》雜誌總編輯,並以傑出文學成就,獲台灣之中國文藝協會的小說類五四文藝獎章。得獎不久後,同年4月6日被人發現於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後山上吊自殺,疑因憂鬱症逝於台北。2005年,寶瓶文化出版《靜止在-最初與最終》,收錄《靜止在樹上的羊》、在世未發表的中篇小說〈溫泉浴池〉、副刊專欄,以及袁哲生私人札記。 作品《靜止在樹上的羊》《寂寞的遊戲》《秀才的手錶》倪亞達系列作品:《倪亞達1》、《倪亞達2-倪亞達臉紅了》、《...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黃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字公覆,三國吳零陵泉陵人,生卒年不詳。初任郡吏,後隨孫堅起義。蓋姿貌嚴毅,善於養兵,每次征伐,士卒皆爭先。赤壁之役,建議火攻,大破曹軍,升任武鋒郎將。武陵蠻人造反時,領兵討伐,平定後,累加偏將軍,病逝於此官。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降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升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