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網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刷版呈網狀,版面形成通孔和未通孔兩部分,墨在刮皮擠壓下,自通孔將墨漏至承物上。屬孔版刷中的一種常用方式。
  網版刷是孔版之一種,孔版係將版之紋部分鏤空,使墨自版正面藉壓之力,透過紋孔,而於版背面之紙或其他承物之上。孔版屬於特殊刷,它是網版刷(Screen Printing)為主流,早期多為版畫家用以刷藝術品,近十多年來,由於工業迅速發展的需要,網版刷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已躍升為刷4大版式之一,從業廠家益多、規模益大、產品益精、器材更推陳出新,生產作業也已由手工操作而改用機器,並由半自動而進入自動化生產的領域,前途可謂一片錦繡。
  網版刷的品類至為複雜,諸如電路版刷、銘牌刷、塑膠刷、紡織品刷、成衣刷、陶瓷器刷、玻璃刷、瓶罐刷、木材刷、地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和繫在信上的絲帶。《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其後公孫述數出兵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綬授囂。」《三國演義》第二回:「吾繳還綬,從此去矣。」
表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的一種輸出裝置。也稱為「列表機」、「列機」、「字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所踏過的痕跡。也稱為「足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刻章。《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刻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雕版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版刷術究竟起源於何時,史料並無明確記載,因此出現各種推論,從東漢、北齊、隋、唐、五代等朝代都有涉及,但根據現存最早有確切記載年代的刷書顯示,至遲在八世紀初葉盛唐時,應已有雕版刷。其事證包括:西元868年中國刻的《金剛經》刷清晰、雕刻精緻,技術相當成熟,絕非刷術萌芽時期的作品;此外,日本寺廟所藏的雕版書《陀羅尼經》於西元770年行;韓國現存最早的本是1966年行的佛經,而當時日本、韓國的雕版刷技術係由中國輸入。雕版刷術發明之前,紙張、人造墨、章、及石刻壓方法(拓石)已經出現,因此它的產生並非偶然,而是奠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技...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2006)。以古通今-書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Books。臺北市:國家圖書館。吳哲夫(1984)。書的歷史。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錢存訓著,劉拓、汪劉次昕譯(1995)。造紙及刷。臺北市:臺灣商務。昌彼得著(1993)。中國圖書史略。臺北市:文史哲。陳力(1996)。中國圖書史。臺北市:文津。錢存訓著(2004)。中國紙和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嚴文郁著(1992)。中國書籍簡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塔姆布拉琴;度魯特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塔姆布拉琴(Tambura)是一種度樂器,類似柳葉琴的大型樂器,長頸,有四根絃,無琴格。演奏者席地而坐,將琴豎立斜倚在右肩上,用一根指尖彈撥,在度音樂中當作低音伴奏。
西度群島 (West Indi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納土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納交領土,呈獻國。比喻臣服於人。《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愚有一計:並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
平版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在1798年,奧國作家塞納菲爾德(Alois Senefelder, 1771-1834)發明石版刷術(Lithography),利用水與脂肪相互反撥的原理,在平面上刷,因而成為平版刷術(Planography)的蒿矢,並以此原理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的木製石版刷機。
  平版刷,是在版之紋部分(刷面)粘著油墨,無紋部分(非刷面)使附著水分,而刷面與非刷面均一律平坦同高,因水與脂肪性油墨互相排斥反撥,已著油墨之刷面經加壓接觸,將油墨移轉於紙張或他種承物件上之過程。
  一般平版刷,是以承廣告、招貼、月曆、書籍、報紙、地圖,因其複製方法較凸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