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94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人藩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寄人籬下」原是指寄居在別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中被用來比喻作品因襲他人。內容記載南北朝時,南朝的齊國有個奇人叫張融,他身材五短、外貌醜陋,但卻精神飽滿,特立獨行,不拘小節。齊高帝非常喜歡他,常常接見他,說他這個人真是空前絕後。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
因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襲變革。《宋書.卷三.武帝本紀下》:「雖遭遇異塗,因革殊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襲以成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襲舊有的事物,且已成為一種習俗。明.朱彞尊《曝書亭集.卷六二.朱右傳》:「世代沿革,襲以成俗,無復古意。」
陰時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名幼遇,亦作時遇,字時夫,宋奉新人,生卒年不詳。讀書績學,七歲登宋寶祐九經童科。入元不仕,居聚德樓三十年,撰《韻府群玉》,為類書以韻隸事之始。其省并韻部為一百零六,自元以來皆因襲之。
敗兵折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軍隊慘遭挫敗,傷亡其重。《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布因襲兗州以分其勢;不料反墮奸計,敗兵折將。」也作「敗軍折將」。
意象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一九○九年至一九一七年間由龐德(Ezra Pound)等人倡行的詩論。注重意象之明白表達,主題和形式擺脫因襲之風,強調唯有準確完美的意象,才能發揮詩的精義。
武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選拔武官的科舉考試。唐武則天長安二年設武舉,為武科之始。以後歷朝皆因襲之,但不定期舉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鄉試、武會試之制。清代沿襲,考試科目為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場,又以默寫武經為內場。清光緒二十七年廢止。
毒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有毒藥的酒。《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即聚兵起營臺,招呼諸君長,多釀毒酒,欲先以勞軍,因襲擊尚。」
鹽鐵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掌鹽鐵稅收的事,唐肅宗開始設置,歷代因襲,至元代乃廢。
宣議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唐代設置宣義郎,為散官。宋代因襲設置。明制若由吏員出身而封為文職正七品官,則作宣義郎。清改為宣議郎,制度與明代相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