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3.79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曹洞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五家之一。由唐代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師徒所創。屬南宗青原法系。思想承石頭希遷即事而真的見解,也就是從個別事物上,顯現本然無別的理體。到良价從而發展五位君臣的說法。本寂則是大振曹洞宗風的人。此後此宗風行天下。南宋日僧道元入宋,從如淨禪師受法,為日本曹洞宗之始。在禪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和臨濟宗法脈不絕,直到現代。
誓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立誓發願,以示決心。唐.王勃〈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宏宣誓願,大振沉黎。」
天摧地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毀壞,大地塌陷。《三國演義》第五回:「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東周列國志》第五四回:「楚兵人人耀武,個個揚威,分明似海嘯山崩,天摧地塌。」
秦孝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君,名渠梁。任用商鞅為相,變法改制,布惠政,恤孤寡,招戰士,明功賞,行之十年,國勢大振,在位二十四年而卒。
本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曹洞宗祖師之一。唐泉州莆田人,俗姓黃,十九歲出家,後師事洞山良价,並在那裡深得法要,離開良价後,回吉水山說法,將吉水山改名為「曹山」,大振宗風,發揚良价五位君臣的旨趣。曾注《寒山子詩》,有《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二卷行世。
選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練好士兵,餵飽戰馬。做好戰前的準備。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今若敕勵諸將選兵秣馬,疾入西界,但能痛敗昊賊一陣,則吾軍威大振而虜計沮矣。」
推賢進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薦賢士,引進好人才。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上親自考試,用絕請託之門,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賢進善為意。」也作「推賢舉善」。
全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保全軍隊的實力,在戰場上不失一卒。《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南史.卷一五.檀道濟傳》:「道濟雖不剋定河南,全軍而反,雄民大振。」
軍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令的威嚴或指軍隊的士氣。《三國演義》第一七回:「操掣劍親斬於城下,遂自下馬接土填坑。於是大小將士無不向前,軍威大振。」
遼太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902~947)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謹。阿保機次子。即位後,伐党項,降女真,國勢大振。天顯十一年,藉後唐叛將石敬瑭求援機會,立石敬瑭為晉帝,取得燕雲十六州。後以敬瑭子重員(出帝)漸有二心,遂南下滅後晉,大同元年,改國號為遼。在位二十一年,病死於欒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