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3.80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妒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賢能的人,心懷妒意而加以陷。也作「妒賢嫉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侵犯傷。《韓非子.難三》:「所謂難者,必借人成勢而勿使侵已。」《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自頃選舉牧守,多非其人,至行無道,侵百姓。」
2.法律上指侵及他人的權利而生損的結果。
人不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危很大。如:「賭博令人傾家蕩產,真是人不淺!」《西遊記》第六四回:「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後成了大怪,人不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中》:「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國無災之變,民無飢寒之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留禍。如:「這項提案雖紓解了燃眉之急,卻可能貽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以不法行為侵他人之權利者。
環境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災指的是突如其來的環境威脅,如颱風、地震、火災、工廠毒氣外洩等,擾亂了民眾的日常生活系統,並經常造成巨大傷亡或對居民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災有科技災與天然災。科技災反應的是一個由人所控制的系統的失敗。天然災牽涉的是缺乏控制(lack of control),而科技災反映的是控制的失落(loss of control)。我們雖然可以預作準備以減少天然災帶來的損失,但是我們無法阻止颱風或地震的發生。然而科技災是不應該發生的。因此,當科技災發生的時候,可能會影響人們對控制科技的信心。而由於科技災是人為的,大眾也因此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譴責或發洩憤怒的對象,這是天然災所沒...
悖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悖德」為背理逆亂,違反正道之意;「仁」為凶暴殘虐,滅絕天理之意。語見〔張子全書‧西銘〕:「違曰悖德,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張載云:「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西銘〕),認為人之形體既為天地之氣所構成,故人原本應具有天地之性,即天地之理,但後天環境,常使私慾滲入天性中,致人世間有「悖德」之事發生。他強調天理與人慾之區別說:「燭天理,如向明,萬象無所隱;窮人欲,如專顧影間,區區於一物之中爾。」(〔大心篇〕)人若依循天理行事,如同點燭一樣,目光向前,但見一片光明,而萬物皆呈現眼前;而依循人慾行事,就好比目光向下,專注自己的影子,而看不見其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壞話陷他人。《續漢書志.第九.祭祀志下》:「安帝以讒大臣,廢太子,及崩,無上宗之奏。」
自相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人或團體內部互相傷。《晉書.卷一○七.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三國演義》第八八回:「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殘,以致如此。」也作「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