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秀外惠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是韓愈好友李愿歸隱的地方。文章中,韓愈藉著李愿的一段話,把天下人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幸運而得到天子寵信的人,不但在外為官,威風凜凜,居家更是美人為伴,爭寵而嬌。第二類的人,則是李愿這種人,置身山林,不問世事,自得其樂。第三類的人則是汲汲營營地想巴結貴人,終日唯唯諾諾,老死而止。韓愈在描述第一類人的時候,除了極力描述他們為官的威風和受奉承的情形,也對這些人驕奢的生活,藉周遭美女爭寵的情形顯露出來。因此韓愈對這些成日沒事,只為爭取主人憐愛的女子作了細膩的描述。說她們畫著彎曲的眉樣,有著豐潤的臉頰,聲音是如此清脆好聽,體態更是輕盈迷人。不但是外表好看,人也很聰明。走起來飄動著前襟,嬌羞得用長袖半遮...
公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稱宦官為「公公」。[例]李蓮英是慈禧太后最寵信的公公。
魚池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
勢鈞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便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說諂媚的話而受寵信的人。《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什麼有什麼。比喻權勢極大。如:「由於董事長的寵信,他在公司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沒有人敢得罪他。」
不入時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合時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末年,由於國勢衰弱、社會紊亂,加上成帝喜好鬼神之說,又無子嗣,因此寵信方士。其中一名方士甘忠可,揉合黃老道學與儒家讖緯之說,詐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因漢帝自認屬火德,甘忠可便假託道教真人赤精子,說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於天,以致天下太平,永固漢室之統治。甘忠可後因干預朝政遭彈劾而被誅殺,但他的弟子夏賀良等人仍密傳其道,他的方術仍然盛行於貴族間。成帝崩後,繼位的哀帝也好此道。夏賀良等人仍以赤精子的名義,說漢室國運中衰,建議哀帝改元易號,並增加漏箭上的刻度,可永保國家的安定。哀帝接受了他的建議,下詔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改號為陳聖劉太...
他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398,字孝伯,東晉太原人。王蘊之子,孝武帝時任中書令,都五州諸軍事。安帝立,司馬道子執政,寵信王國寶,恭數諫未果,乃起兵討之,直至道子殺國寶方休。後又起兵討王愉、司馬尚等人,因部將被人收買反叛而敗,於京師被殺。 (2) 會稽:位於浙江省,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會,音ㄍㄨㄟˋ。 (3) 王大:王忱(?∼西元392),字元達,一字黃懸子,小字佛大,東晉太原人。貌醜才慧,孝武帝時任荊州刺史,都三州軍事,威風肅然。然性任達不拘,嗜酒,晚年尤甚,嘗連月不醒。 (4) 簟:音ㄉ|ㄢˋ,竹席。 (5) 卿:對人的尊稱。 (6) 薦:草蓆、草墊。 (7) 悉:知道。 (8) 長物:多...
納蘭明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 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 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孫秀:?∼西元301,字俊忠,西晉琅邪人。初為琅邪小史,累官於趙國,以諂媚自達。後受趙王倫寵信,與倫謀廢賈后,逐惠帝。倫篡位,以秀為中書監、驃騎將軍,儀同三司。秀貪淫逐利,多殺忠良,以逞私欲。後齊王冏等三王起兵討之,秀與倫俱見誅。 (3) 喋喋:私下談論。 (4) 先唱:率先倡導。唱,通「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