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人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學識的前輩。晉.劉伶〈酒德頌〉:「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為一朝,萬暮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不直一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偷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偷看,不使人知。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我向這屏牆邊側耳偷睛覷,誰曾見這官府!」《西遊記》第一七回:「那行者正觀山景,忽聽得芳草坡前有人言語,他卻輕步潛蹤,閃在那石崖之下,偷睛觀看,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也作「偷眼」。
不直一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不值半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分文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半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捕影拿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捕風捉影」。見「捕風捉影」條。01.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只待要靜巉巉幕天席地,笑吟吟倚翠偎紅。怎知道被禪師神挑鬼弄,做一場捕影拿風。」 
分毫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高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坐於坐具上,別於古時席地而坐。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一.高坐緣起》:「古人席地而坐。……應劭.風俗通:『趙武靈王好胡服,作胡床。』此為後世高坐之始。然漢時猶皆席地,……至東漢末始斲木為坐具,其名仍謂之床,又謂之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