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負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主術訓》夫水濁則魚噞,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四.魏世家》
|
出言無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不安,心不樂,屬3>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4>,善視5>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6>,心嗛7>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
(2) 景帝:西元前188∼前141,姓劉名啟,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
|
忍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梵語kṣānti的意譯。謂忍耐迫害、苦難、虛榮、自大及種種誘惑,使心安住不受影響。為佛教修行方法六度之一。《大智度論》卷一四:「我今求學佛道,當如諸佛法,不應起瞋恚如魔界法,以是故應當忍辱。」
|
口出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不安,心不樂,屬3>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4>,善視5>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6>,心嗛7>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
(2) 景帝:西元前188∼前141,姓劉名啟,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
|
激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言語或行動刺激他人,使其發怒。《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先激怒了眾人。又道:『不是俺造謠言,他此次到省裡去,定是算計咱們。』」
|
不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一世」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1>王荊公2>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3>候濂溪4>,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5>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6>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
|
怫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憤的樣子。《楚辭.東方朔.七諫.沈江》:「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漢.曹操〈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2.激怒的樣子。《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今壺頭竟不得進,大眾怫鬱行死,誠可痛惜。」
|
削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刪除。《三國志.卷六三.吳書.吳範傳》:「權恚其愛道於己也,削除其名。」唐.劉知幾《史通.卷一五.點繁》:「但此一篇所記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斯,藉為鑒戒者爾。」
|
心神恍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神迷惑、不安寧。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二一.樊令言修北帝道場誅狐魅驗》:「不接賓友,惡見於人,時多恚怒,心神恍惚。」《紅樓夢》第二五回:「話說紅玉心神恍惚,情思纏綿,忽朦朧睡去。」也作「心緒恍惚」。
|
縣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負責管理一縣的長官。《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矩傳》:「民有爭訟,矩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縣官升堂,眾人把卜良帶到。」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