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封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對有功諸臣已去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授封榮典。
風移俗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風氣,改變習俗。《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杜襲》:「杜襲字子緒,潁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小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為服曾祖父母等喪時所穿的服飾,為期五個月。《史記.卷一○.孝文本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也稱為「小功」。
耳染目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時,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房啟的身世顯赫,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祖輩的影響,聽熟了、看慣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後來「耳濡目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變而出,形容經常聽到、看到而深受影響。
目擩耳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時,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房啟的身世顯赫,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祖輩的影響,聽熟了、看慣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後來「耳濡目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變而出,形容經常聽到、看到而深受影響。
二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稱曾祖父與祖父。《文選.曹植.王仲宣誄》:「自君二祖,為光為龍。」
封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帝王以爵位名號賜予臣下及其家屬的榮典,始於晉宋。清制,諸臣有功受封,在本身稱為「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在世的稱為「封」,已逝的稱為「贈」。如:「古時一人居官,則全家皆受封典,真所謂『一人得道,舉家升天』。」南朝宋.顏延之〈自陳表〉:「臣班叨首卿,位屍封典。」
敕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凡六品以下的官,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已去世而受朝廷封贈者,稱為「敕贈」。
晉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的制度,官員所得二次以上的封典,本身稱為「晉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存者稱為「晉封」,歿者稱為「晉贈」。
顏勤禮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顏真卿於大曆十四年(西元779年)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建的神道碑。由其自撰自書,記述勤禮之曾孫、玄孫諸人事跡。此碑字橫畫細、豎畫粗。結構端正而略長,渾厚遒勁。民國十一年始於長安出土,字口清晰,為學顏書之極佳範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