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環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環海參,英名Ashy pink sea cucumber。身體呈香腸形,但腹面稍呈「足底」狀,體壁柔軟,體長大都在15至20公分之間,直徑約4至5公分。體表呈色至黑褐色或暗綠褐色,腹面色澤較淺,呈灰白色,背上有六個深褐色的大型斑紋,且散生許多小的褐色斑及100個左右的中小型疣足。疣足尖端呈黑褐色,腹部的管足發達,呈色,疣足及管足的基部均有1小圈深色環。口偏於腹面,觸手呈盾狀,共有20隻,呈黃色。肛門端位,呈黑褐色,周圍有5組細疣。波里氏囊和石管均為1個。體壁內的骨片為桌形體和扣狀體,兩者形狀很多,變化很大。桌形體塔部多不完整,有時僅有一棘狀塔頂;立柱3至4個,其頂端直,不具齒。扣狀體...
背樹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lotes emma (Gary, 1854)
體色以灰褐色為主,頸背部具明顯且平整之鬣鱗,雄蜥於生殖季時喉囊會轉為橙色或紅色,尾長約為軀幹長之2倍,雄蜥全長最大可達40公分,雌蜥則體型較小。
印度之阿薩姆省、緬甸、泰國以及中國大陸南部和西南部。
日行性卵生蜥蜴,喜於樹林邊緣活動,常會上樹,雄體領域性強,以昆蟲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每窩可產卵2~16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蜥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尾蜂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azilia tzacatl
體長10公分,雄鳥嘴紅色,先端黑色,頭、胸、及背部為富有光澤的亮綠色。腹部顏色則為灰黃褐色,尾上、尾下覆羽及尾羽為紅色,尾羽的邊緣有些紫褐色。雌鳥嘴黑色,上身綠色部分較雄鳥暗淡,且尾羽外緣的紫褐色較寬。亞成鳥頭部及臉部的羽緣帶有紅色,上背黑色。
共4亞種,分布於美洲,自墨西哥東北部至中美洲及南美洲之委瑞內拉及厄瓜多西部。
偏好開闊的環境,如灌叢、次生林邊緣、花園及果園,偶爾沿孔隙進入森林中覓食,以多種的花蜜為食,會守衛在花叢旁會建立其領域,以維護其食物資源及進行求偶,叫聲為細碎的tse tse聲。繁殖期在各地區不同,幾乎一整年都有繁殖,巢為一精緻的杯狀,以植物纖維、枯葉及羽毛組成,外面以地衣及青苔裝飾,築於1~6公尺高的開闊藤蔓上。數量普遍。
鳥綱(Class Aves)
雨燕目(Order Apodiformes)
蜂鳥科(Family Trochilidae)
曲嘴鷦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
體長23公分,為本科中最大型的種類,喙稍長而略為彎曲,頭頂暗褐色,有一白而粗的眉線,背為黑白交錯的縱紋,翅及尾羽則為白色有黑色的橫紋,胸部密佈黑色的斑點,腹部則為較疏的縱紋。
共8種,分布於北中美洲,田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開闊乾燥的地區。
普遍出現於仙人掌植群、乾旱的山丘及谷地環境,以昆蟲為食。一年四季皆發出尖銳快速的cha-cha聲。巢大,為鬆散的圓型,開口於側邊,築於仙人掌或有刺的灌叢中,有保護的作用,卵白色,巢亦用來棲息。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鷦鷯科(Family Troglodyt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為常綠喬木。莖幹高直如柱,可達十公尺。葉作掌狀分裂,葉柄很長,葉柄下端包有褐色苞毛。夏初開黃白色的小花。核果為球形,藍黑色。木材可製器具。苞毛包於莖幹上,俗稱為「毛」,強韌耐水溼,可製繩子、掃帚、雨具等。
吻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IP期僅上齒板具1犬齒,TP期上齒板具2犬齒,下齒板亦有1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2列,上列為4-5鱗;下列為4-6鱗。胸鰭具14軟條。幼期之尾鰭為略圓形,成體則為凹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為紅褐色至灰色,並於體中央部位有一垂直之深色區域;由胸部至尾鰭基部為淡橙紅色;單鰭均為橙褐色帶有淺色之外緣;背鰭之第一鰭膜基部前緣有一深褐色斑點;胸鰭基部上緣具一小黑點。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之鱗片為...
色革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臺灣。 生長季節:春、夏、秋。 在低海拔闊葉林地上散生。
啄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sia abnormis
體長9公分。喙短而尖,幾乎沒有尾巴,僅有3趾。背部為綠色,臉部和腹部赤褐色,具紅色眼圈。雄鳥前額具黃色斑紋,雌鳥則為赤褐色。幼鳥身體下部較偏灰色。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自緬甸往南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巽它群島,由低地至海拔1,300公尺處。
棲息於次生林、沼澤森林和原始林,特別喜歡竹林環境。常4到5隻成群活動,行動敏捷快速不易觀察,移動時可一次飛行相當遠的距離。於植群中、下層位置活動,喙食或撿拾螞蟻及其幼蟲、小型鞘翅目昆蟲、毛蟲、蜘蛛為食。發出尖銳的“ssit”、“tic”、“tsit”單音叫聲或快而連續的“kih-kih-kih-kih”、“kik-ik-ik-ik-ik-ik”叫聲。巢築於枯枝或竹子上,每巢孵育2隻幼雛。
鳥綱(Class Aves)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啄木鳥科(Family Picidae)
耳鵯(日本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外形相同,全身黑色,背面及腹面的羽毛在胸部以上會反映綠色光澤,初級飛羽及尾羽邊緣灰藍色,尤其在初級飛羽上較為明顯,腹部、腋部及尾下覆羽灰黑色沒有光澤。喙、跗蹠及趾鮮橘紅色。剛離巢的幼鳥喙、跗蹠及趾黑色。本種不同亞種的羽色變異很大,有些亞種頭部為白色,身體則為不同程度的灰色或黑色。
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櫚科觀音竹屬,常綠灌木。幹高一至三公尺,常被黑色網狀皮所包被。掌狀裂葉,小葉五至十枚,披針形,柄瘦長,花小,色淡黃,常開花但不易結實,漿果球形,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