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9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沉李浮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夏日消暑的樂事。參見「浮瓜沉李」條。元.馬致遠〈新水令.四時湖水鏡無瑕套.棗鄉詞〉曲:「恁般樓臺正宜夏,都輸他沉李浮瓜。」《群音類選.清腔類.卷一.刷子序.雲雨阻巫峽曲》:「那人在何處貪歡耍,空辜負沉李浮瓜,寂寞厭池塘鬧蛙。」
高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高而明亮之處,指樓臺。《禮記.月令》:「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
煙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煙霧般的細雨。唐.杜牧〈江南春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精忠岳傳》第七三回:「行了十餘里,皆是一片荒里地,煙雨霏霏,好像深秋時候。」
波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波動盪。漢.蔡邕〈彈棋賦〉:「或風飄波動,若飛若浮,不遲不疾,如行如留。」唐.杜牧〈悲吳王城〉詩:「二月春風江上來,水精波動碎樓臺。」
信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息、音訊。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輝在家,依舊看書寫字,候女兒的信息。」
駁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答應、不承認。《紅樓夢》第四二回:「我又不會這工細樓臺,又不會畫人物,又不好駁回,正為這個為難呢!」《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心上實在不懂,當面又不敢駁回。」
蜃樓海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市蜃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海邊或沙漠,偶爾可以看到綠州或城市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等到走近一瞧,卻又消失了,這種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古人利用豐富的想像力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有一種叫做「蜃」的大蚌殼,能夠吐氣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這樣的想像說解,古人將之記錄在正史中的天文曆書中,如《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在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一.異事》中,也記載著在登州的海邊,偶而可以看到雲霧中有宮室、人馬的景象,稱為「海市」。其實「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作用,而得遠處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
檀郎謝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檀郎,指晉潘岳。謝女,指晉謝道韞。兩人皆才貌出眾,後因用以稱才貌雙全的夫婦或情侶。唐.李賀〈牡丹種曲〉:「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
亭臺樓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築在花園庭院中供休憩、欣賞景觀的亭子和閣樓。《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但亭臺樓閣,樹木山石,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也作「樓臺亭閣」、「樓閣亭臺」。
流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彩絲或羽毛做成的穗狀飾物,常裝置在馬車、樓臺、旌旗或帳幕的邊緣。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詩:「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床面前一架幾十個香櫞,結成一個流蘇。」也作「排鬚」、「胥頭」、「鬚頭」、「蘇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