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0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枉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客人看見主人家直灶旁有一堆木柴,勸告主人將煙囪改建成彎的,並將木柴搬走,以免發生火災。主人不聽其勸告,後來果然失火。見漢.劉向《說苑.卷一三.權謀》。後比喻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宋書.卷七九.文五王傳.桂陽王休範傳》:「桂蠹必除,人邪必剪,枉突徙薪,何勞多力。」也作「曲突徙薪」。
機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機謀偽詐。《孟子.盡心上》:「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三國演義》第一回:「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
權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權謀術數。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商鞅以權數危秦國,蒙恬以得千里。」《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太祖少機警,有權數。」
腹劍舌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蜜腹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1>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譖2>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人日憎怨,異口同音。 〔注解〕 (1) 林甫:李林甫(西元589∼?),小字哥奴,號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聰慧,善於權謀諂媚。玄宗時為相,結納宦官妃嬪,能察言觀色,迎合上意,故奏對皆稱旨。在朝十九年,專政自恣,遂釀成安史之亂。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諂。
腹劍口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蜜腹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1>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譖2>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人日憎怨,異口同音。 〔注解〕 (1) 林甫:李林甫(西元589∼?),小字哥奴,號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聰慧,善於權謀諂媚。玄宗時為相,結納宦官妃嬪,能察言觀色,迎合上意,故奏對皆稱旨。在朝十九年,專政自恣,遂釀成安史之亂。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諂。
行空天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 俶儻:音ㄊ|ˋ ㄊㄤˇ,卓越豪邁,灑脫不受約束的樣子。俶,「倜」的異體字。 (9) 權奇:權謀奇策。 (10) 籋:音ㄋ|ㄝˋ,通「躡」,輕踏。 (11) 晻:音ㄢˇ,陰暗。 (12) 迣:音ㄓˋ,超越,踰越。
耳紅面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面紅面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為鬼為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蜮,古人傳說的一種會含沙射人的水中毒蟲。語出《詩經.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比喻陰狠毒辣的手段,暗中害人。唐.盧肇〈宣州新興寺碑銘.序〉:「設使像法至今未行,將盡墮惡道,為鬼為蜮乎?」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用幾許為鬼為蜮的權謀,陷害忠良。」也作「為鬼為魅」。
李林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89~?)小字哥奴,號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聰慧,善於權謀諂媚。玄宗時為相,結納宦官妃嬪,能察言觀色,迎合上意,故奏對皆稱旨。在朝十九年,專政自恣,遂釀成安史之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