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寸不爛之舌」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3>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4>。毛先...
衣裳之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平的會議,相對於兵車之會而言。《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血之盟也,信厚也。」《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君奉王命,以臨諸侯,安用兵車?請為衣裳之會。」也作「衣冠之會」。
瀝血以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血為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飲。《說文解字.水部》:「渳,飲也,从水弭聲。」
方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形的鼎。鼎的原始用途為炊具,古時餐具不齊全,飯菜煮熟了就著鼎吃,所以也用為盛食器。後來又常用鼎祭祀死者,作為祭器,以及用為宗廟中和朝會盟大典時的禮器。到了周代,鼎又有象徵國家權力的作用,視為傳國重器。天子多以鼎賞記功臣的勛業,也常有人鑄鼎銘述祖先的德善、傳給子孫。鼎多為體圓、腹大、三足與兩耳的容器,也有四足的方鼎。
患難相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艱難困苦,則互相體恤救助。《東周列國志》第九○回:「今日但當刑牲血,誓於神明,結為兄弟,務期患難相恤。」
唼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盟誓時,以牲血塗口表示守信。《漢書.卷四○.王陵傳》:「始與高帝唼血而盟,諸君不在邪?」也稱為「啑血」、「血」。
割臂盟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破手臂,血為盟。語出《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後用以比喻男女相愛,私自訂立婚約盟誓。也作「割臂盟」、「割臂以盟」。
披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坦誠相待。《晉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朕則寵卿以將位,禮卿以上賓,任同舊臣,爵齊勛輔,血斷金,披心相付。」也作「披懷」。
啑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結盟時,以牲血塗於口,用以表示昭信。《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始與高帝啑血盟,諸君不在邪?」也稱為「唼血」、「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