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桃花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年春天桃花開時,黃河等處漲起的潮流。《漢書.卷二九.溝洫志》:「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唐.顏師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波瀾盛長,故謂之桃花水耳。」唐.杜甫〈南征〉詩:「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也稱為「桃花汛」。
當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要道。《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
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跳躍而出。《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河欲居之,當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後順天心而圖之,必有成功,而用財力寡。」
公私兩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公家和私人雙方都有好處。《漢書.卷二九.溝洫志》唐.顏師古.注:「今縣官給其衣食,而使修治河水,是為公私兩便也。」也作「公私兩濟」。
富國安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富有,人民生活安定。《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民田適治,河隄亦成,此誠富國安民,興利除害。」《舊唐書.卷四八.食貨志上》:「如裴耀卿、劉晏、劉巽數君子,便時利物,富國安民,足為世法者也。」
舄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鹽過多,不適宜耕種的海邊土地。《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民歌之曰:『業有賢令兮為史公,決璋水兮灌鄴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也稱為「潟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行走山路時安裝在鞋底的錐形物,有防滑的作用。《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泥行乘橇,山行則梮。」
湓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氾濫。《漢書.卷二九.溝洫志》:「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縣邑三十一。」
疆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釐定疆界。《左傳.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漢書.卷二九.溝洫志》:「古者立國居民,疆理土地,必遺川澤之分,度水勢所不及。」
白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太始二年所開鑿的人工灌溉渠道。位於關中平原,自谷口南流至櫟陽,注入渭水,長約二百里,灌溉面積高達四五○○頃。唐朝分為太白、中白、南白三渠。自西元一九三○年後,改築涇惠渠。《漢書.卷二九.溝洫志》:「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復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名曰:『白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