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0.71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奎那(Thomas Aquina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開特(Samuel Becket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規準目錄1 由來2 皮氏規準2.1 一、合價值性2.2 二、合認知性2.3 三、合自願性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由來訂立此種規準,是為了可以確定自己的教育內容是否符合真教育,或是已經淪為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類別了,真教育的本身,需帶有正向而且實質意義的,若少了正向的觀念,或是缺乏意義,那都不是教育所要實施的內容了,因此訂立此規準是為了檢核此教育的本質是否正確。 皮氏規準 一、合價值性所謂合價值性,所指的就是教育內容必須符合我們的道德觀,一個指導他人如何開鎖偷車的過程,雖然有教與學兩者的互動,卻缺乏了社會上人們的道德...
決定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斷,例如當我們看到數學家時,我們會認為他是個理性並且不茍言笑的人,亦或是我們看到作家就會覺得它屬於知性,多愁善感,並且具有一種文藝氣息的感覺,這就是將刻板印象做為指標的套用到某個族群的人身上,此種思維便會造成所謂的代表性決定法則。例如當一個校長在老師的評鑑書上看到乙等兩個字,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品行偏差,甚至是懶散怠惰的教師,時則因為觸怒權貴而產生此等評價,則校長在尚未與老師接觸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對於此教師所上呈之意見帶有評價,而產生了未具公平性的決定。 結論決定法則對作決定的影響力大,且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影響作用。最近...
巴雷利(Paul Vale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徵。漢.王充《論衡.骨相》:「惟知命有明相,莫知性有骨法:此見命之表證,不見性之符驗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