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豬血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血糕。糯米加入豬血蒸熟做成的傳統小吃。
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糕類、糕粿類的食品。
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七月初七「七娘媽生」時,用來祭拜七娘媽的一種湯圓,湯圓在搓製時必須用大拇指或筷子壓個凹痕,傳說是用來裝織女的眼淚。「糖粿」係泉州系居民的風俗。
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粿、煎年糕。將蘿蔔糕或油蔥粿切片之後用油來煎的食物。
水浸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蒟蒻。天南星科蒟蒻屬,多年生草本。原產於日本、印度、中國西南地區。地下有球莖,可供食用或製成澱粉及糊料。
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煮熟的糯米團。將「粞」(tshè)(糯米團)取一小塊先蒸熟,成為像「粿」(kué)一樣且具有黏性的「酺」(pôo),稱為「粿酺」,再將「粿酺」揉入「粞」當中使其均勻,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
狀元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元糕。以在來米磨成細粉末,放入竹筒狀容器蒸熟,內餡放花生粉或芝麻粉。
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粿印。專門用來做糕粿類食品的印模。
蕭麗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麗紅有深厚影響,她曾經說:「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粿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看日曆,走到路上巷口,鼻子裡的氣息就是節令。」在蕭麗紅的小說中,這些美麗的童年記憶,成為最溫馨的素材。 創作風格:蕭麗紅把她童年的經歷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作品中反映出老一輩台灣人的傳統觀念(如:加入鄉土式的民俗信念、古人的說話表達方式),上一代傳統婦女權無私心的奉獻精神也出現在作品中。她的作品大量運用閩南語方言,少有強烈的人物性格的設計與衝突,文字平實、洗練、情景生動,反映人們的心理、社會現實,並家...
捏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臺灣並無「捏麵人」這個說法,而且也只是大家冬日搓湯圓的娛樂,搓完湯圓後,大人們通常會故意留下一些「粿碎」(臺語),利用事先買好的少許染料將粿碎染色,搓成十二生肖動物,因此又稱為「雞母狗仔」。玩膩之後將這些麵團投入熱水或烤火,即可當作點心食用,十分環保。(註2)日治末期,「雞母狗仔」已經逐漸商業、職業化,玩偶造型越來越豐富,「捏麵人」的說法也在此時出現。每逢廟會、祭神,總能看到捏麵攤,不少信徒也會在寺廟做醮的場合請店鋪製作大量捏麵作為供品,維妙維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