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21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孳孳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蕩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
魚遊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魚游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地廣人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廣闊,人煙稀少。[例]北非大部分為沙漠所覆蓋,因此地廣人稀,相當荒涼
斷井頹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折的井欄與倒塌的牆。形容荒涼殘敗,無人居住的景象。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齣:「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也作「斷井殘垣」。
斷壁頹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塌殘存的牆壁。形容破敗荒涼的景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抬頭一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孜孜不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蕩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
不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不生的地方。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唐.孫樵〈序西南夷〉:「由蜀而南,逾昆明,涉不毛,馳七八千里,其群蠻之雄者曰南詔。」亦指未經墾殖的地方。唐.皮日休〈請行周典〉:「今之宅,樹花卉猶恐不奇,減征賦惟恐不至。苟樹桑者,必門嗤戶笑,有能以不毛而稅者哉?」
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皇失所措置。如:「手足無措」。《水滸傳》第一二回:「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洒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雖則家事荒涼,衣食無措,猶喜白氏女工精絕,翰墨傍通。」
撼樹蚍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拾得〈詩〉。 (2) 李杜:指李白、杜甫。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家居四川綿州,唐代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高妙清逸,世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