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6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可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值得學習或讚許。如:「他做事認真負責,態度謙恭有禮,是個可取的青年。」《六十種曲本.明.徐霖.繡襦記.第二八齣》:「你並無一長可取,又無門路可投,自古道:『寧分數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當場出醜。」
釣譽沽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心折首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佩服、讚許。《歧路燈》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譚孝移品行端方,素來的好處,說個不啻口出。東宿聞之心折首肯。」
資本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紡織工業的興起引起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 受到16世紀宗教改革的激勵,艱苦工作和儉樸生活得到宗教的讚許,傳統的輕視進取的觀念已消失。富人既是有道德的,經濟上不平等也是正確。(3) 歐洲貴重金屬供應量增加而導致物價飛漲。在此期間,工資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主要受益者是資本家。 特色(1) 生產工具的私有化:資本主義堅持私人財產的個人所有權,特別是生產工具的私人所有權。資本主義的支持者經常強調,在生產工具不受政府控制的情況下,將能最大化經濟的生產力。(2) 私人企業:在資本主義經濟裡,絕大多數的生產能力都屬於以追求利益為...
虛構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謬誤:1.過度類化:將每件事過度類推。2.尋求永不可能的安全感:一直想取悅他人、順從他人以獲得別人的讚許,進而讓自己有安全感。3.錯誤詮釋生活及生活的要求:像一個工作狂一樣,有這種虛構目標的人認為,生活只是永不止息的工作,不允許自己有絲毫休息的機會。4.貶低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持悲觀消極的看法,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可能有任何成就。5.錯誤的價值觀:如「為達目的必須不擇手段」、「人的一生必須無時無刻都追求第一,否則就是一個失敗者」等價值觀均是。反過來說,Adler提出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個體應將三個生活任務處理好:一是友...
偏差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偏差行為的理論。由涂爾幹和墨頓提出,他們假定偏差行為是來自社會結構的缺陷,特別是文化價值與制度規範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就是當部分國民缺少適當的認可手段去達成社會上所讚許的價值目標時,這些人將在目標與手段上求其變通或偏差。如當一個人被拒絕或不公平地被剝奪就學、就業、晉升等的機會時,就作奸犯科,以期達到成功或揚名立萬的目標。這派理論著眼於階層間機會的不平等,故也稱為「緊張理論」。
牛之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牛一毛」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螘1>何異?而世又不與2>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3>就死耳。何也?素4>所自樹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注解〕 (1) 螻螘:螞蟻。螘,音|ˇ,同「蟻」。 (2) 與:音ㄩˋ,讚許。 (3) 卒:音ㄗㄨˊ,最後。 (4) 素:平日。
肺肝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肝膽相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秦末楚漢相爭之時,出現了一個軍事天才,蕭何曾經讚許他「國士無雙」,劉邦也認為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劉邦能敗項羽而稱王天下,此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淮陰侯韓信。韓信年少時父母雙亡,克苦讀書,熟習兵法。因為出身貧賤,他在鄉里屢屢受到人們的汙辱和輕視,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仍舊忍辱負重,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
沽名邀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心腹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肝膽相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秦末楚漢相爭之時,出現了一個軍事天才,蕭何曾經讚許他「國士無雙」,劉邦也認為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劉邦能敗項羽而稱王天下,此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淮陰侯韓信。韓信年少時父母雙亡,克苦讀書,熟習兵法。因為出身貧賤,他在鄉里屢屢受到人們的汙辱和輕視,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仍舊忍辱負重,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