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9.75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以遮蔽膝前或覆蓋額頭的方巾。唐.皮日休〈九諷系述.悲遊〉:「荷為裯兮芰為襬,荃為䘿兮薜為褘。」
螳螂捕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天,莊子在雕陵閒遊,看到一隻奇特的大鳥飛進別人的栗園裡,停在樹上。他不知不覺地被大鳥吸引,提起衣服下襬走進園中,想用彈弓射下大鳥。他走過去,往樹叢裡望,發現有隻蟬躲在樹蔭裡,因為太舒適而鬆懈下來,完全不知道身後有隻螳螂,用樹葉遮蔽,正撲身向前抓牠。那隻螳螂抓到蟬後,得意洋洋的,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故事濃縮而來,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
屏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像屏風一樣有遮蔽保衛作用的東西,通常指山嶺、島嶼、河流或大型物體等。《三國演義》第五九回:「曹仁引軍夾河立寨,將糧草車輛穿連,以為屏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遮蔽、蔽塞。《管子.度地》:「夏有大露,原煙噎下百草。」《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己民,然後得闔。」
屏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蔽、護衛。《漢書.卷四一.樊噲傳》:「令項莊拔劍舞座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又無門關閉,四邊插荊棘以為屏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下》:「土梨樹林薈巖阻,兵易詭伏,不如平涼夷漫坦直,且近涇,緩急可保也。」
衣不蔽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破爛短少,遮蔽不住身體。形容極為窮困。宋.洪邁《夷堅丁志.卷六.奢侈報》:「妻子衣不蔽體,每日求丐得百錢,僅能菜粥度日。」《隋唐演義》第四四回:「老兒見說,忙去喚這些婦女來,可憐個個衣不蔽體,餓得鳩形鵠面。」也作「衣不布體」、「衣不蓋體」、「衣不遮身」。
顯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隱沒、隱蔽、遮蔽、隱藏
驚天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谷圍捕禽獸。 (5) 櫓:城上供防禦而無頂蓋的瞭望樓。 (6) 隱天動地:形容聲音很大。隱天,遮蔽天,形容大的樣子。 (7) 陸離:分散。 (8) 淫淫裔裔:絡繹行進的樣子。〔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據《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同「簾」。如:「門帘」、「窗帘」、「竹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