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4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攔頭一槓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加以打擊,破壞他人興致的意思。如:「每次大夥在興頭上時,老張總喜歡攔頭一槓子,人冷水。」
伏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伏的軍隊。《舊五代史.卷二二.梁書.列傳.牛存節》:「既而王言不克入,存節獨率伏軍負梯䡴破其西甕城,奪其濠橋,諸軍俱進。」《三國演義》第二回:「關、張伏軍放起號砲,穢物齊。」
三句甜,兩句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安慰又恐嚇,軟硬兼施。《醒世姻緣傳》第九回:「高四嫂將晁大嬸勸進後邊家內,三句甜,兩句苦,把計氏勸得不出街上撒了。」
辣菜根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個性辣、不好纏的人。《金瓶梅》第二六回:「看不出他旺官娘子,原來也是個辣菜根子,和他大爹白搽白折的平上,誰家媳婦兒有這個道理?」
柳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小唱的腔調。由本肘鼓演變而成。其樂調細膩柔和,悲調淒涼哀怨,花調歡快活。唱腔的板類有慢板、快板、原板、二六、南鑼、娃娃等。其特點為慢板和快板後,均有器樂過門垛子,以嗩吶吹奏。
禿歪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歪剌,舊時用以譏諷婦女身分卑賤的話,含有蠻橫不講理、作風不正派的意思。「禿歪剌」是譏諷出家女子的話。《程乙本紅樓夢》第七回:「周瑞家的因問智能兒:『你是什麼時候來的?你師父,那「禿歪剌」那裡去了?』」
上黨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西東南部漢屬地區的劇種。音調高亢活,具有粗獷、健康的農民藝術特色。除梆子腔調外,也吸收了羅羅腔、昆腔、賺戲、皮黃的曲調。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壁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在牆邊偷聽。元.武漢臣《金生閣》第二折:「是誰人村聲嗓,他壁聽在門兒外廂。」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你則道我不肯將門開,多管是你壁聽在這窗兒外。」
加伏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老式的法國舞蹈。為英語gavot的音譯。與十七世紀中葉流行的中速四拍子小步舞相似,但較為活。也譯作「加服特」、「嘉禾舞」。
阿里山之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首臺灣民歌。內容歌頌阿里山少年的壯碩與少女的多情、美麗,曲調活,旋律優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