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翻天攪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天地整個翻覆過來一般。後來「天翻地覆」就用來形容巨大地改變原有的情狀。
結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駐紮兵營。《三國演義》第三○回:「曹操大喜,重加賞勞;又分軍於寨前結營,為掎角之勢。」
倚馬才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寫好的文稿,拿起筆想要修改,但看來看去卻找不出下筆之處。
告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竭、用完。《三國演義》第三○回:「且說曹操軍糧告竭,急發使往許昌教荀彧作速措辦糧草,星夜解赴軍前接濟。」
苦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樂府清調樂曲,是曹操於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征袁紹外甥高幹時所作。全篇敘述行軍經太行山時,跋涉冰雪溪谷的艱苦,故稱為「苦寒行」。
棄官歸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棄官職,返回家鄉。《三國演義》第一○回:「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
大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慘烈的殺戮。《三國演義》第一回:「正值張梁、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餘級。」
石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石材製成的硯臺。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謝賜石硯等啟〉:「奉敕賜石硯及法書五卷,天旨又以臣書小進,更使勤習。」《三國演義》第三六回:「言訖,取石硯便打曹操,操大怒,叱武士執徐母出,將斬之。」
大白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傳統戲劇的臉譜。全臉皆用粉抹白,代表人物性格較為奸險,如曹操、嚴嵩等皆是。
建安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獻帝建安時,在中國文學史上曾大放異彩,故稱此時期的文學為「建安文學」。其作家除曹操父子三人及建安七子外,尚有楊修、吳質、丁儀、繁欽、路粹等人。也稱為「鄴下文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