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2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想辦法。《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憐你孤兒寡婦,自然該替你說法。但聞得善繼得有亡父親筆分關,這怎麼處?」《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曹可成要與春兒贖身,大媽索要五百兩,分文不肯少,可成各處說法,尚未到手。」
算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認定有效。如:「你說的話算數嗎?」
2.表示把事情做到底才算完成、結束。如:「特價期間,打折的商品售完算數。」
3.指算術。《北史.卷二六.列傳.刁雍》:「陰陽、圖緯、算數、天文、風氣之書,莫不關綜,當世服其精博。」
袖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從肩到手腕的部分。[例]寫字前先捲起袖子,以免被墨水弄髒。
患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患得患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蝮蛇螫手,壯士斷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膽識的人能在被毒蛇咬到手時,立即斬斷手腕。語本《漢書.卷三三.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何者?為害於身也。」
年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新年的節日。一般指除夕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期間。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正月》:「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互相慶賀。」《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真是到手佳期,卻成虛度,悶悶不樂,過了年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肩膀到手的部分。如:「肐膊」。
不言而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言而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認為君子的自然本性,無論是處於富貴或是窮困之中,都不會改變。因為仁、義、禮、智這些內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潤澤,背部充盈,這仁、義、禮、智之道當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於這仁、義、禮、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們的動靜行止無不中節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說明,旁人也能了解並感受到他的君子風範與所受到的薰陶。後來「不言而喻」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
爽然若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茫然,不知所從。如:「原本到手的勝利又飛了,大家不覺爽然若失。」也作「爽然自失」。
目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今、現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不是你歸來,我性命只在目下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一時不容易到手,目下正在這裡想法子。」也作「目即」、「目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