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眶。《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明史.卷二九四.忠義列傳六.郭以重列傳》:「氣將絕,瞋目曰:『我死為鬼,當滅汝!』時大雪,血流丈餘,目眥不合。」
多多益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多多益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等為伍!」上1>常從容2>與信3>言諸將能不4>,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5>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注解〕 (1) 上:指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
頭髮上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樊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遂入,披帷西嚮立,嗔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見利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一.樊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
眼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替人偵探監察的人。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臣教樊去山尖頂上磨旗作軍中眼目,看陣勢調遣軍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貴衛有一班女樂小侑兒,不若送去與賽兒做謝禮,就做我們裡應外合的眼目。」
同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同生同死。《淮南子.俶真》:「夫歷陽之都,一夕反而為湖,勇力聖知與罷怯不肖者同命。」《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掣襟露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阿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吳語方言。指我、我們。《負曝閑談》第一九回:「馬車錢准其明天到華安里去拕,阿拉格酒錢,是勿能欠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爬行徐緩的樣子。《淮南子.俶真》:「蠉飛蝡動,蚑行息。」《文選.嵇康.琴賦》:「感天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一.樊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